本文选自《访与思——中国人成熟吗》邱震海著
(本书是时事媒体人邱震海的思想文集,内中收录了作者在时事采访第一现场的所见所闻以及因此产生的思考。作者在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对中国近年来内政外交策略发展的见证,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由衷地提出了对于中国发展大战略的期望和看法。)
只要我们客观地环顾周围,移民已悄然间在中国的富裕阶层中成为一种风潮。2011年4月20日,招商银行与贝恩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发布《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该报告指出,以1000万个人可投资资产为界限,2011年,内地富人将增至59万,其中,60%的富人已经完成或正在考虑投资移民。
与此同时,根据2011年4月初发布的《2010胡润财富报告》,中国目前有5.5万名亿万富豪。没有可信的数据显示这些富豪中已经有多少移民海外,但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再次掀起投资移民海外的热潮,2009年我国申请美国投资移民EB—5类签证的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在她的专栏文章中讲的一句话,像一道闪电,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叶檀写道:“近来与朋友相聚,几乎所有的朋友家属都在考虑或者已经移民。深刻的悲哀,深入骨髓的不信任,群体性的所有集团的不信任,举世罕见。”
有人认为,富豪群体的移民,其背景和心态均十分复杂,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中国缺乏稳定制度性框架的一种潜在忧虑。对于这种“以脚投票”的方式,人们很难而且也不必要对每个个体进行指责。从现实影响上看,这是中国高端人才的流失与财富向海外的转移。
外管局每年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误差与遗漏”列项,通常被视为资本经非正式途径流进或流出的数据。以往专家测算中国资本外逃的数据(4.08%—9.33%),多以此为参考。但近年来涌入中国境内的热钱增多,反映中国资本外逃的实际情形。因此,对于这些富豪移民所引致的资本外逃数目,无从测算。但可知的是,越来越多社会精英人士手持绿卡,却仍在国内经营企业或者工作,希望用国外的身份来保护自己。有评论认为:“这是一个精神性的原因。他们缺乏安全感,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不自信,担心自己的财富终将失去。”
与财富大量流失同时发生的,是中国人才的大量流失。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商会会长、中组部国际人才战略专题研究组组长王辉耀在他的研究报告里透露:截至2008年,中国送出留学人员约140万,居世界之首,但归国者只有39万;自1985年以来,清华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大这一比例为76%。2006年,清华和北大成为美国博士生来源最多的院校,由于
中国的大部分科学与工程博士都会孜孜不倦地走着“在美找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成为美国人”的道路,美国科学杂志把清华、北大称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
王辉耀的研究显示,韩国、日本也都派出了大批留学生,但日本、韩国的留学潮与中国有最明显的区别:中国“人才外流”是大部分优秀人才没有回归,而1992年到1995年,韩国在举办奥运会和开始产业升级后,在美获得理科博士的韩国留学生中留在美国的比例仅为20%。在领军人才上,截至2009年,先后有9名日本血统的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美国留学或工作过,但却只有一位不是日本籍。与此同时,先后有8名华裔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其中5人出生在中国(即本来有中国籍),但全部都拥有或曾拥有过美国国籍,只有少数一两人后来恢复了中国籍。
虽然对科学家来说,服务的地点和本人的国籍都不是其专业领域的重要考量因素,但大量中国尖端人才的外流,客观上将使或已使中国本已十分脆弱的创新能力更遭削弱。任何人都知道,对一个民族来说,其最根本的竞争能力是创新能力,而一流的创新只能来自一流的人才。如今,面对大量人才再加上大量资金的外流,我们实不知道,我们这个民族究竟还有多少可以持续撑得住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