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乔布斯变成了“乔不死”


当乔布斯变成了“乔不死”
 
许多企业过不了领导人更迭这道坎。
本来已经危机四伏的企业更换领袖,结局可能是手到病除,换人如换刀,也可能是死马当做活马医,苟延残喘罢了。
正在顶峰的企业更经不起折腾,因换人而走下神坛的企业很多。国际调查机构麦肯锡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其中只有大约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能够传到第三代的家族企业数量还不足总量的13%,只有5%的家族企业在三代以后还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在家中逝世。这是乔布斯备受胰腺癌折磨的第五个年头,他的离去,备受公众瞩目。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在悼词中写道,“乔布斯和我第一次见面到现在已经有30年,我们曾当了半辈子的同事、竞争对手和朋友。”公众也开始担心,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会不会让全球的苹果迷们失望。
10月14日,苹果公司正式在全美、西欧以及澳大利亚等地推出Ihone 4S产品,专卖店前吸引了全球Fans的通宵等待。24日,《史蒂夫·乔布斯传》在全球同步首发,一周后,这本传记登上了亚马逊畅销图书排行榜的顶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伴随着乔布斯走向另一个世界,乔老爷和苹果公司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苹果公司把史蒂夫请上了神坛,也把企业领袖更迭的风险降到了最低。iPhone、Ipad和史蒂夫的传记一样,销售火爆。
每当明星的新片档期,总会传出一段似是而非的“隐闻”,引起媒体的追捧和公众的好奇,进而身价倍增。伴随着明星曝光度升温的迫切要求,审丑的策划也层出不穷。利用公众人物魅力吸引媒体资源的手段并不新鲜。为什么苹果获得了成功,而很多类似的策划难以获得公众的认可,甚至只能称之为“恶俗”。
显然,区别在于产品的底气。把产品做到最好、最精、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进而爱不释手,名副其实,这就是苹果的底气。而层出不穷的恶俗炒作,缺乏的不是商业炒作的想象力,恰恰是把产品做到精益求精的偏执力。所以结局也就南橘北枳,形似而神离了。
商业利益的大手让乔老爷放下了身段,乔布斯变成了“乔不死”。而当苹果公司赚的盆满钵溢的时候,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底气,让我们心甘情愿的买单,也让我们在敬仰乔老爷创业神话的时候,淡忘了其背后商业炒作的世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