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心得体会之三
学习《人类怎样认识宇宙》有感
已有 271 次阅读2009-7-4 16:47 |个人分类:观察思考|
遂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姚昌华
当面对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流星划过夜空、陨石从空而降时,总会对浩瀚的太空产生出无限的遐想;也听说过用来解释宇宙的大爆炸等理论,这些理论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带着这样的遐想和疑问,在网上干部学习城内发现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赵君亮研究员讲的《人类怎样认识宇宙》后,专门进行了学习。
听了赵君亮研究的讲座,我了解到了人类在认识宇宙中经历过的三个阶段: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太阳系到银河系,从银河系到河外星系。在感慨人类为了追求真理的崇高献身精神的同时,也对以下问题有了更生动形象的认识。
——真理在不断修正谬误中发展。最早的地心说,就是人们通过对太阳和月亮这两个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的最大天体在天空东升西落,而得出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静止不动,天体都在围绕地球旋转的结论。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而且根据地心说的理论,还可以预测行星将来的位置,所以地心说流传了1300多年。也正是地心说在预测行星位置时误差越来越大,而引起了人们的怀疑。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这让解释行星的运行变得十分简单。后来,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经过研究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应该是椭圆而不是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从而产生了著名的行星运行三大理论。之后随着对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的观测研究,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太阳不仅不在宇宙的中心,而且也不在银河系的中心,而只是银河系边上的一个普通的恒星。而且就“恒星”这个名称,也都是因为当时错误地认为它是“恒定不动”的而错误地命名。我们不会因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有这么多后来被证明为谬误的内容,而否认哥白尼这一伟大天文学家的历史价值,因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比地心说日大大的进步了。
——实践是发展真理的动力。在天文学和宇宙学中,实践就是靠观察,长期地观察记录。由于人的眼睛的局限,人们只能看到有限的空间,人们也就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假说来进行解释和预测。随着望远镜的发明,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人们通过更大范围的观察,发现与原有理论相矛盾的现象,从而提出新的设想。这样的设想通过观察的结果得到证实,就被大家接纳为理论。1948年伽莫夫建立了大爆炸宇宙学。这个大爆炸模型就是得到一些观测事实的支持,比如说哈勃发现河外星系在离开我们,而且越远的河外星系离开我们的速度越大,这就证明宇宙膨胀,所以大爆炸宇宙学得到大部分天文学家赞成,被大家接受成为一种主流学说。
;
——群众的创造必须得到尊重。大大推动了天文学和宇宙学发展的重要工具,就是望远镜。据赵君亮研究员介绍,望远镜的发现却十分偶然:一天,一个小孩在拿着透镜玩,偶然地将两块透镜重迭着观察教堂,突然发现教堂变得近在眼前,于是高兴得大声欢呼而引起了物理研究人员的重视,从而发明了望远镜,并研究出了其原理使望远镜的性能不断得到改进。科学发展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当代经济社会生活中也总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普通群众作出了大贡献。因为群众作为实践的主体,他们大量接触丰富多彩的实践生活,直接观察接触到大量的新现象、新情况,从而也容易产生出创新的火花。望远镜的发明故事,再次证明了确实必须尊重好群众的首创精神。
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生动地说明了任何一个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转化过程。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无限宇宙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的正确认识,从深度上看,就是对无限宇宙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的正确认识也只是近似的,不够完善的。所以我们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提高,以至无穷,这一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打破老框框,创造性的工作。2007-8-24
学习《人类怎样认识宇宙》有感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