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商业模式的成功转型说明了什么?


  商业模式转型是市场竞争白热化、信息化、国际化,消费需求个性化时代对每一个企业提出的必然要求。一些跨国公司,以不变应万变,使自己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渐渐失去竞争力,有些甚至破产倒闭,柯达公司的倒闭既是一例。诺基亚面对商业模式转型稍有迟疑,就丢掉了智能移动通讯老大的宝座,使企业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不转型等死,转型转不好找死。宝马公司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的成功转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典型案例。

  在中国提起豪华汽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奥迪、宝马和奔驰。奔驰系列近几年在国内的销售量持续低迷,根本无力再去争夺豪车第一的宝座,几乎已经被彻底排斥在双雄之外。

  不过宝马在国内却进步神速,销售额持续大增,据最新的2012年12月统计,宝马品牌在国内共计销售28184辆,销售量增长72%,其与奥迪的差距越缩越小,未来宝马与奥迪必将在国内拉开争夺豪车第一的大战。

  宝马在华的成功,主要原因是宝马公司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对其在全球屡试不爽的商业模式进行了积极地调整。

  在车坛人们广泛流传着“坐奔驰、开宝马”的说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宝马一直注重的就是整车的操控性,特别是3系,更是宝马所追求的纯粹驾驶乐趣的极致体现,为了达到这样的操控表现,宝马的工程师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艰辛。

  但是市场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宝马显然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一点。当宝马开始全面进军中国车市的时候,宝马突然发现中国人居然对操控没兴趣,中国人感兴趣的是他们口中的所谓“大气”和“面子”,这两个无法用洋文翻译的名词曾让宝马的高层很苦闷。因为如果想要满足中国人的特殊喜好,就必须向奥迪“取经“,在国内推出“加长版”,而一旦将宝马拉长,那么宝马一直追求的极致操控性就大大折扣,这曾让宝马很为难。

  但是宝马更明白,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那么车企所追求的什么性能都只能在未来变成古董,所以宝马还是做了他们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向对手奥迪学习,专门为中国人推出了加长版。当年宝马5系的加长版推出时,在中国全球首发,这一举动也受到了宝马迷们的不断诟病,认为宝马是在放弃传统在中国“造官车”。

  不管人们如何看待宝马的加长行为,终究市场决定一起,事实证明,宝马5系加长后确实给奥迪A6L造成了不小的压力,销售量稳步攀升。后来宝马又推出了针对奥迪A4L的3系加长版,其实说来好笑,在海外奥迪推出A4车型是为了竞争宝马3系,但在国内却调了个个儿,宝马3系L却为了专门竞争奥迪A4L。

  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宝马针对中国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定位:“大气”和“面子”,以及对产品定位的调整:推出加长版产品,已经获得了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宝马的销售数据也越来越好看。当然宝马自然也不甘心完全放弃自己一贯追求的操控性,在国内生产加长版的同时,也会同时进口原汁原味的“真宝马”。

  宝马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的成功转型表明:即使是像宝马这样的跨国公司,也同样需要放低姿态,积极适应环境变迁和市场需求,有时甚至需要改变公司一直坚守和信奉的产品理念,只有将“产品的核心价值与核心理念”与“客户的核心需求”相结合,使产品的核心理念与核心价值服从并服务于“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商业模式的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