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3热潮急流勇退,中日关系对市场的影响反而成为焦点。
上周QE3才落实,很快就急速退潮,美股在本周已失去方向,港股近期也缺乏明确动力。欧债忧虑却再次出现,一度也令到市场不稳,不过,按近日美国一个基金经理调查结果,环球基金经理对欧洲股市的前景是近年半以来最乐观。因此热潮虽退,但危机应该不会突然爆发。
亚太区局势的变化相对而言更值得关注,笔者在周一晚上以个人身份在接受央视《经济信息联播》访谈时,也提到香港上市的日资概念或有日本概念股份更出现小股灾,部分遭到明显抛售,抛售幅度达到4%至6%以上,这是一个相当明显的下挫。当中以内地业务占主的日资概念股所受冲击特别明显,在香港的日式百货店也少了内地旅客的消费。估计在短期的未来,这类概念股份依然存在不明确的前景困扰因素。
上周环球资本市场确实一度非常热闹,美国有QE3,欧洲救市行动看似又有突破,内地也加推了支持外贸的政策。不过,若与美国和欧洲比较,内地在政策落实上与较早前过于乐观之市场预期确实存在较大的偏差,QE3的出现或导致偏差持续扩大。除了对股市曾出现昙花一现的刺激,股市很快再度回到弱势。
时隔3年,内地经济增长速度再一次回落至7字头。无可置疑,内地已进入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进行转变的关键阶段,否则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加快推展内地经济的转型?已经成为中央政府全方位的战略部署。
不过,在美国加推QE3之后,内地正面临极为复杂的内外环境,政策上部署的时机变得极为敏感。内地经济能否成功转型更显示得重要和紧迫。但是欧美市场需求有待恢复,外需不振,大幅增加了内地经济转型的难度。关于政策展望,内地就业情况是观察内地政策的重要风向标,8月份内地宏观数据不如预期,尤其是工业增长速度和进口增长速度继续回落显示内地经济形势未见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内地政策理论上会持续出台,以刺激经济。早前,国家发改委已集中审批了一批基建项目。
在目前的形势下,内需的提振尤其重要,可是QE3的落实也扰乱了内地的货币政策,从主观愿望上,不少内地学者原本希望美国的QE3在年底或明年才公布,可是现在已经抢闸出台,实属“不幸”。更有内地官员表达美国联储局推行的QE3是不负责任,最多只可于短期内刺激经济,长远对改善经济的帮助有限。
不过,环球风险资产价格迫不及待已经明显上升,在结构问题浮现和中期通胀压力大于通缩压力的背景下,或许中国人民银行采用公开市场操作仍然是首选,特别是在金融自由化的特定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可能会选择持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影响公开市场利率来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能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是有必要性去考虑这措施。不过,在美国宣布QE3后,形势变得非常敏感,对于在今年内能否再度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态度将变得更为保守。QE3实施后,热钱也将再度形成,会否冲击新兴市场?实在有待观察。
内地积极的政策调控有助于经济企稳,按照从项目审批到信贷投放再到投资开工的分析趋势,我们认为第3季度内地经济见底并逐步企稳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对于往后的政策趋势,我们认为支持投资的货币条件改善和缓解地方资金压力将是主要方向,近期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虽然还有机会,但中国人民银行的逆回购降低了频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性。
整体而言,从长期理论角度去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始终可以有效的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有利内地银行增加债券投资和可贷资金。减息政策则受到较多的限制,在今年内通胀回升以及敏感的房地产价格均不利减息的部署,未来面对的变量依然众多。
昙花一现的QE3
评论
编辑推荐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