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阿里云,谷歌走向封闭?


阿里云、宏碁以及谷歌之间爆发的“发布会取消事件”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三家企业都通过各种渠道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在阿里云宣布自己不需要兼容Android以后,谷歌发表了回应,坚定了“Android生态系统不容侵犯”的立场。那么一向标榜开放的谷歌,是否会因为各方利益考量而走向封闭,而阿里云系统对谷歌的“Android生态系统”又会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呢?
Android是否会走向封闭?
 
谷歌在回应中,一再提到Android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但我们看到的事态发展却并非像谷歌所宣称的那样。没人能否认,Android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移动操作系统,这个诞生于谷歌的智能系统一开始就打着开放、自由和免费的旗号。正是这种开放性,以及Android强大的功能,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手机厂商的青睐。但对于谷歌来说,这种开放性虽然帮助Android迅速占领了市场,却没有对谷歌贡献多少收益。
 
根据资料显示,谷歌在每台Android设备上所获得的收益,只要6~10美元而已,而苹果的收益是这个数字的数倍。同样是热门手机系统,谷歌和苹果的收益是天壤之别,2011年苹果第四季度的收益达到了130.6亿美金,而谷歌的收益仅为35.1亿。这其中的区别,很简单,开放式的Android完全地不过封闭式iOS所带来的利润。谷歌也需要盈利,这是的发展动力,在如此巨大的收益差距面前,谷歌是否能抑制保持开放和免费,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除了收益问题以外,谷歌另一大压力,就是Android碎片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来自于开放和免费。Android本身就有各种版本,而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就有2.2、2.3、4.0以及4.1,在这种大版本下还有很多厂商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了定制版,包括MIUI,HTC Sense等一大票厂商都在开发自己的UI,尽管这些UI本身并没有违法OHA协议,但却让Android本身变得十分碎片化。“Android的生态系统”本身也显得支离破碎。
 
谷歌不是不知道这一点,所以谷歌也一直在致力于修复这种水平化问题,但谷歌这种修复动作持续了大约快两年了,并没有收到太好的效果,各个厂家仍然各自为政,不服“盟主”领导,所以摆在谷歌面前的道路,并非坚持免费和开放一条。把猪养肥了再杀,或许是谷歌一个更好的选择。这种方式也就是封闭Android,对生产Android的厂商收取授权费,同时谷歌在收购了摩托罗拉以后已经具备了自己生产手机的能力,如果Android要封闭化,也并非无法做到。而目前谷歌的去碎片化的工作进行得并不是很好,如果真要走向封闭也并非不可能,从这次谷歌叫停宏碁和阿里云的发布会就能看出,谷歌对自己的现在的生态系统可能没有太大的信心。
 
打压异己 阿里云莫名受伤
 
在谷歌的声明中,提到开发者的责任,每个开发者需要对Android负责,才会让用户能够享受到足够好的软件,并能够实现三赢,也就是开发者、厂商以及消费者。但这里并没有提到谷歌的利益,实际上这样做最终的赢家,是谷歌,开发者,厂商自己上都在给谷歌做嫁衣而已。厂商能够控制的东西很少,而开发者只是想寻找一个能盈利的平台而已。这样的生态系统,最终得利的,还是谷歌自己。
 
当然,谷歌要追求利益并没有任何不妥。但如果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打击其他厂商,就显得不够厚道了。阿里云已经多次重申,阿里云并非Android系统,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加入Android生态系统,在这个前提之下,谷歌的声明就难以站住脚——谷歌可以冠冕堂皇的表示要创造Android的良性循环,但无法攻击生态圈以外的操作系统。就像Windows Mobile和iOS一样,阿里云也不应该受到谷歌的干涉。当然,有人说阿里云现在是兼容Android软件的,但实际上,黑莓的Playbook上所采用的系统也可以兼容Android APP,亚马逊的做法也比较类似。
 
实际上,加入了谷歌OHA联盟以后,会受到谷歌的诸多控制,包括签署一些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协议,谷歌还会对OHA联盟中的诸多厂商进行分级控制,向宏碁这样的厂商在手机业内影响力较小,所以相对级别可能较低,谷歌选择从宏碁下手,看来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在这次事件中,谷歌的做法很清楚——通过宏碁,让人们以为阿里云是Android的一分子,只有这样,谷歌才能体面地“清理门户”。而事情的真相,却是阿里云并非Android生态系统的一员,就莫名受到谷歌打压。这既违背了谷歌自己不作恶的准则,同时也涉嫌不公平竞争。阿里云以后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从阿里云的声明中来看,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准备以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而进军手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