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是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
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风(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所谓“达则泽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更多的是追求“内圣外王”之道。
曾国藩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这四条,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
在《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君子就一定会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
作为儒家修身的核心,我们很有必要自觉地坚持道义的要求,贾春宝认为,在都市化的环境之中,我们似乎需要重新思考儒家对中国社会时刻所起到的作用,自然也需要重新思考“慎独”的含义。那就是珍惜独处的机会,呵护自己容易受伤的内心世界。
都市中的人,摩肩接踵,只要是愿意停留,时刻可以看到让自己赏心悦目的景象,看到让自己心仪并怦然心动的人,得到足以让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但是,在都市之中,周围的人越多,自己就会感觉到越孤单。在这一点上,每个人都类似。
自己的年龄越长,所经过的阅历越丰厚,所承受的压力越沉重,就越是会感觉到自己的孤独无助,因为周边以及自己所切身感受到的那些挫败感,都清晰地表明我们的能力永远跟我们的意愿难以匹配,相对于未来的前景,我们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
虽然我们很渴望,但我们总是会尽量用理性抑制自己的感性冲动,尽量避免让自己在冲动之中所犯下错误受到伤害,为坏人创造可乘之机。因为周围的人都很陌生,即使别人都用各种方式亲近我们,关心我们,都会让我们更为缺乏安全感。
越是在闹市之中,我们就越渴望能有更多的时间独处。似乎一个人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就会缺少自己的定力,会倾向于为所欲为,但是贾春宝认为,这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劣根性,而是人区别于低等动物的独特本能。
在喧嚣之中,我们往往会迷茫并失去自我。在迷失之中耗费自己的精力,并逐渐被恐惧所笼罩。也只有为所欲为的时候,才能跟真正的自己对话。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两面性的倾向。当着别人是一面,回归到自己状态是另一面。因为人往往都有在私下里更自我更自私一些的倾向性,而即使在没有别人的情况下,都用跟别人在一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就太累了。
其实古人讲“慎独”,并不单纯是说要在自己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需要谨慎,而是说要珍惜独处的时间。因为只有在去除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回归到自我的状态之中,才更容易跟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自我对话,安抚自己的那颗脆弱的心。
当一个人连自己都不清楚所想要的状态,不了解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可悲。因为即使别人想要给予,都无从给予;或者是即使自己很想要,在面对机会的时候都要百般推让,直到自己真正地失去。
人总是需要留给自己一些空间,能让自己为所欲为的。因为在不伤害别人的时候,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放纵,甚至在行为上更加自由自在。可以不受别人的操控,原本就是人生难得的享受与待遇。
贾春宝
2012年9月14日星期五
电话:13269258122,(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