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权经济体制(一)


特权经济体制(一)

 

苏兆春

 

摘要:人类社会必然存在三种经济体制:特权体制、市场体制、计划特征。特权体制的特征是特权成为特殊的商品,是负价值(腐烂价值)产生的前提条件。特权商品,同一切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特权商品的价值也同其他商品一样,是由市场价格所决定的,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而波动。因此,特权商品的价值是由四部分构成的。任何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中国都不适用。

 

茅于轼老师说:“几千年就是个特权社会,皇帝的特权最多,一品官也有特权,一直到九品芝麻官都有特权,老百姓就没有人权了。解放后没有解决特权的问题,反而加剧了特权。”这表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特权社会,同时也必然是实行特权经济体制,这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任何联系,任何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中国都不适用,因此有必要对特权经济体制进行研究。

 

一、负价值总公式及矛盾

 

小商品生产者货币流通形式:

商品—货币—商品

小商品生产者首先出卖自己的商品,取得货币,然后再以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对于每一个小商品生产者来讲最美好的事情,非常开心,因为自己出卖自己的劳动取得了货币,又可以买到自己所必需要的商品。但是在特权经济体制下,小商品生产者这一点小小的愿望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这里有一个事例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有人证实,北韩粮仓黄海南道每年饿死几千人。脱北者崔永哲(化名)18日接受北韩改革电视台采访时说:“靠山的人可开荒补充口粮,可是平原地区都属于共同农场,收上来的粮食几乎都被抢走,所以每个村每年有三四十人饿死。”他原在黄海南道海州市人民委员会农业管理部门工作,去年夏天脱离北韩。今年4月,日本《东京新闻》曾报道说,金正日去世后黄海南道有2万人饿死。崔永哲说:“农民若在秋收时不偷就要饿死,这就是黄海南道的实际情况。今年好像北韩当局千方百计搜走了农民掩藏的粮食。”他是说,这不只是今年发生的问题,是年年重复的结构性问题。

 

从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小商品生产者要想取得货币已经是不可能了,根本原因是拿不出交换的商品,小商品生产者也只有选择死亡。是什么原因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不能取得货币呢?是负价值,在没有进入市场之前商品已经腐烂,失去了使用价值。茅于轼说:“一个地方穷是因为负价值太大,一个地方富是因为负价值太小。”樊纲教授说:“什么叫负价值,就是你得贴钱才能卖出去。如果预期未来是亏损,那么严格说来资本的价格是负的。”这必然和负价值总公式有联系,什么是负价值总公式:什么是负价值总公式:

货币—特权—负价值(腐烂价值)

 

相同的货币,对于小商品生产者来讲,为了卖而买目的是获得必需要的生活品,例如卖了1000元商品,然后再买1000元必需要的生活品,财富并没有增加和减少,对社会没有产生危害;可是在特权社会相同的货币1000元,就可以变为更大的货币,例如说买官、买特权,此时1000元货币投入就会产生超过1000元数倍的财富,这才是购买特权的真正意义。因此,这个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应当是:

货币—特权—更大货币

其中,更大货币=预付货币+增殖货币

               =腐烂价值(负价值)

 

什么是腐烂价值呢(负价值)?是商品在没有进入市场之前已经腐烂,失去了使用价值了,例如据央视报道菲律宾《马尼拉公报》15日报道,菲律宾香蕉种植与出口协会告诉媒体,目前滞留在上海、大连等地的菲律宾香蕉正在腐烂,损失已达10亿菲律宾比索,约合1.48亿元人民币。这对菲律宾商品生产者和菲律宾商业部长都着急,最不愿意看到香蕉腐烂的现象发生。只要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该腐烂却非要腐烂的一种人文现象,这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

 

由于负价值流通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大的货币,所以这个运动是无止境的。货币只有当它能够带来腐烂价值时,才成为负价值,它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增殖自己的价值。如果停止了运动,它立刻失去增殖的能力。所以负价值是运动着的,它在运动中保存自己和扩大自己的价值。自从汉武帝时期设立卖官制以来,“买官卖官”现象在中国几千年长盛不衰,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呈星火燎原之势。

 

负价值无止境的运动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严重危害呢?首先说之前预付货币和之后增殖的货币都会腐烂了,失去使用价值,这部分的费用将由社会买单,全体老百姓买单,增加了社会运作成本。这里的事例太多了,例如,辽宁抚顺投资近3000万元大桥竣工前坍塌抚顺市月牙岛西跨河大桥发生不明原因坍塌。再如,北京一超重卡车压垮大桥,司机车主被判赔1556万。第二点,几千年以来旧政权不断地灭亡,新政权不断地建立,上亿的人口死于战争、饥饿等各种运动中。二千五年前孔子临死前就说:“如果财物可以通过打劫得到,强悍的人就会效仿。如果王位可以被抢过来,那些英雄豪杰就会想办法夺取。这样就会没完没了的你争我夺,得到的会失去,其他人再夺到,再失去。就和自由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一样,经常换买主。

 

二、特权成为特殊商品

 

腐烂价值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究竟是怎样转化为负价值呢?对于商品者来讲,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卖出自己的商品,换成自己所需要的货币,然后再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最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商品腐烂了,失去了使用价值。对购买商品的人来讲,一定买到最好的最便宜的商品,也最不愿意看到商品的腐烂了。可见,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买卖双方都不会出现腐烂的现象。这就是说要想获得腐烂价值必须要市场之外找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能够阻止市场商品交换,在商品没有交换之前对所要交换的商品进行强盗没收,使的商品生产者拿不出商品进行交换。

 

这种特殊商品有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能够使自己投入货币腐烂了,并且能够使比它本身投入货币的更大的腐烂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特权。因此,特权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负价值(腐烂价值)的前提。

 

什么是特权呢?特权是利用公权力把别人的财富变为自己的财富,这是强盗逻辑,它存在于人的身体中。它的使用通常会产生某种使用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特权成为商品的现象,也只存在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几千年的时间。

特权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特权的所有者必须对许多事情能够做主,说话能够算话,这往往是单位的一把手,譬如一个县长和县委书记特权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县长对许多事情不能做主,说了不算话,而县委书记则不一样了,有人事权,每天送礼品和送钱的排队上门。第二,必须要长寿,要有生命,这是最关键的,离开了生命具有最大特权也没有用。萨达姆、卡扎菲、金正日,都死于69岁,真巧……

特权商品,同一切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特权商品的价值也同其他商品一样,是由市场价格所决定的,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而波动。因此,特权商品的价值是由四部分构成的:第一,维持特权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特权者为了维持自身的生活,必须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如食物、衣服、住房等等。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是特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去年朝鲜领导人金正日逝世不久,金正恩就耗费上亿美元建造豪华别墅…… 第二,维持特权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是因为特权者会衰老、死亡,为了保证特权者的不断供应,就必须供给特权者抚养家属、延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资料。譬如据报道,英国法院对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之子在伦敦的一套别墅的所有权进行判决, 认定利比亚现政府接管这套价值1600万美元的高档别墅。第三,对大大小小的特权者进行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第四,必须要一定量特权存款,为了防止出现什么事情可以用特权存款打通各种关系,说白了就是买路钱。触目惊心官员财产公示终于启动,1.茂名副市长杨光亮房产140套,现金12亿;2.楚雄州长杨红卫房产230套,现金17亿……

 

三、特权体制和市场体制、计划体制三者关系

特权体制和市场体制、计划体制三者关系为:

……特权体制—市场体制—计划体制……

这里有一个顺序问题,人们很容易把三者关系顺序搞不清楚,例如说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化这就是错误的,而且常常把特权体制和计划体制分不清,出现了错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而在计划经济下,谋取个人利益的最好手段是损害他人,攫取别人的劳动成果,占别人的便宜。”这句话含义就把特权体制和计划体制混为一谈了,这是一个大的错误。

 

     茅于轼老师在一篇《计划经济何以能得逞?》文章,就对计划体制提出质疑,文章说:“计划经济之奥秘就在于有一批人胆子特别大,敢于定一个自己都说不清的规矩,叫全国人民去执行……”这说明一个问题,过去我们实行的是特权体制和计划体制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计划体制的特殊商品为思想,思想成为特殊的商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