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对任何企业的发展壮大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全的制度,让企业管理有章可循,是制度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而制度的落地则是制度化管理的关键因素。制度如果不能落地,或者不能有效落地,就没有生命力,影响执行力,就失去了制度存在的价值和应有的作用。记得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作者就指出,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落实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落实!的确,在现实中,制度在落实过程中,遭遇落实难、打折扣、被扭曲、落实不到位等现象比较普遍,这已成为许多企业组织的通病。那么,如何才能使制度有效落地呢?
首先,制定的制度,必须是科学、合法并富有人性的。这是制度有效落地的基本前提。
科学的制度,一般应该包括四个核心要素:权限、数据标准、责任、流程。每一个制度,均应是上述四个要素的有效组合,并具体化。强调权限,就是什么样的职位能审批什么样的事情,超出权限的,就不能审批或上报;强调数据标准,主要是对制度中的有关数据值及其表现形式进行规范,要有明确的数据标准,一目了然,比如明确的审批时限、出差报销标准、其他工作量化标准等;强调流程,就是什么样的事情,必须经过那几个步骤,按规定的程序、流程才能办理,规章制度必须要与流程融合,相配套;强调责任,就是违反上述规定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另外,还强调制度的管理责任,即制度是由谁或那个部门负责监督、实施,要明确管理责任的主体。
制度的合法性,是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与法律相抵触。特别是现在《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拟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时,应特别注意。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过度强调制度化管理而忽视人性化管理,会造成对人的心理和感情的伤害,影响团队氛围;反之,过度强调人性化管理,则会让组织管理出现随意性和松散性,这肯定不利于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有必要将这两者相结合,在制度中有效体现人性化,使得他们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企业的健康、正常发展。人性化的制度,肯定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制度,能让大多数员工接受的制度,一方面,要体现制度的强制性,另一方面,要体现制度执行的方便和员工的认同,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员工。因此,要找准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结合点。比如,银行的叫号排队系统,就很好的体现了制度与人性的结合:既有制度的强制性,又有管理的人性化。基本上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考勤制度,其中也绝对少不了对迟到的规定。但我在拟定制度时,做出了这样的规定:一个月内迟到3次及以下,且迟到时间在3分钟以内的,不视为迟到。因为在市区的写字楼里,上班高峰时间经常出现堵车、电梯难求的随机事件。这一制度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性化,受到了员工的广泛欢迎,对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具有促进作用。
其次,制度的落实,重点在于抓好管理层的制度落实力问题。一个企业组织的制度落实情况,往往是由这个企业的管理层的行为和意识所决定的。如果管理者的意识中没有紧绷“落实”这根弦并以身作则,员工们又怎么可能重视制度而且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呢?因此,企业的制度要落地,就必须从管理层入手,而且要常抓不懈。
管理者要树立“制度高于一切”的意识,要遵循制度至上的原则,使制度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制度规定的权力,任何人不能在规则外“游刃有余”。现实中,有部分民营企业的老板或高层管理人员,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面,所谓的制度化管理,主要是用来约束下属的,几乎每条都是要求员工怎么做,而不想过多地约束自己。这是造成制度难以落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不要成为规章制度的破坏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各级管理者往往是规则的制定者,所以他们对规则的破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据一家咨询公司的调查问卷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规则首先是由其余的各级管理者破坏的,而不是一般员工。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能让制度有效落地呢?
因此,制度的有效落地,抓好管理层的落实力,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再者,要加强宣传、培训和监督,增强制度的刚性。宣传和培训,是引导员工自觉遵循制度的有效办法,制度的落地,重在引导!比如前面提到的银行叫号排队系统,自觉排队,很难实施,可叫号排队,就很容易引导大家自觉地“排队”了。还有一个典型案例,由于公司办公区不能吸烟,因此吸烟的员工都躲到厕所去吸烟。可问题来了,厕所地面出现了很多烟头。于是,厕所墙上也出现了一个非常显眼的制度牌子:“禁止乱扔烟头!”可是,效果不理想。后来,在厕所窗台上放了一个漂亮的烟灰缸,问题就解决了。因为吸烟的员工,被有效引导到窗户边去了:在窗户边吸烟,既能欣赏风景,空气也好!
宣传和培训,不仅能引导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符合制度要求,也能将制度、理念融入人心,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塑造强有力的落实型文化,将制度融入企业文化,将是制度落地的最佳状态。
监督是必要的过程管理手段,包括必要的责任追究和处罚措施。只有对违规情况按规定处理,才能提升制度的威慑力,增强企业制度的刚性,才能更好地让制度真正落地。
最后,制度的落地,可以借助信息化。现代软件技术的发展,对管理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将制度及其流程,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制度的有效落地。信息化的管理,更能确保工作流程、信息交流的客观和公正,确保按规则办事,并能提高工作效率,对整个企业组织的执行力的提升都具有促进作用。反过来,当员工都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去落实制度的时候,也能对员工落实制度的意识和行为产生促进作用。正所谓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
有制度不落实,打折扣地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均危害巨大。因此,我们要让制度有效,并能有效落地,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目前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