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速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关键期


把握中速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关键期

 ●    陈 宏 

中国经济在长达30年近10%的年均高速增长之后,进入了中速经济增长的阶段,并且进入了一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周期。中国有信心在中速经济增长期实现稳增长,面对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形势,进行了宏观调控政策的预调微调,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

央行7月5日晚间宣布,自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央行在一个月内两次降息,央行再度降息在预期之中,表明了中国稳增长的决心不变。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中国在将“稳增长”放在更显著位置的同时,在稳中求进的主基调中,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重要任务。中国力求把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更好结合起来,促进“三驾马车”的协调拉动,统筹处理好增长、结构、物价关系,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主动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中速经济增长期的结构调整决心和力度,必将有利于中国经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经济结构良序调整,中国将作为支柱性经济增长来源的房地产业纳入调控视野,并坚持宏观调控不动摇。从旧国八条到新国八条,从税收入手整顿房地产市场到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从暂停发放第三套房贷到只对首套房的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从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到对土地管理的严格控制、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的增长等,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央行在这次再度降息时宣布,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中国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6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指出,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着力优化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中国在节能环保、国内贸易方面出台的发展规划值得关注。国务院以国发[2012]19号文件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2%左右,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与此同时,《国内贸易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即将出台,主要任务是大力促进城乡居民在家电、汽车、摩托车、建材方面的消费,旨在加快转变国内贸易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国内贸易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增加就业、调结构等方面的作用。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制定了中国云科技发展、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科技发展、国家宽带网络科技发展的三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三大产业的发展必将引人瞩目。

目前经济结构的缺陷仍然存在,在中速经济增长阶段要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任务倍感艰巨。发展要靠创新,要靠投入,更要靠改革,特别是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改善投资和创业环境,增强国企创新能力,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积极探索产业结构优化、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经济增长极,以实现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