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来学点经济学——为《社会问题经济学分析》序


俞炜华博士的《社会问题经济学分析》要出版,我乐于为之作序。

我与俞博士相识于多年前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碰巧我们同住一个房间。他固执于走思想路线,我也固执于走思想路线。在技术路线大行其道的今日学术界,我们都是孤独的。两个孤独的人相遇,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那一夜,我们谈论学术,几乎是通宵达旦。他送我一本《社会问题经济学讲义》,是他为本科生开设通识课而编写的讲义。我是从头到尾一气读完的。我从辽宁调到浙江,很多书没有带过来,但是他的这本讲义,我是随身带着的。

过去我们讲经济学是关于资源配置的科学,现在我们讲经济学是关于人的行为的科学,因为资源最终是通过人的行为来配置的。人的行为要从理性选择的角度来看待,而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变量是成本和价格。价格、成本、收益其实是一回事,是从不同的角度看相同的事物。科斯讲:“获取的价值与放弃的代价是同一钱币的两面。”张五常讲:“盈利是无主的孤魂。”微观经济学教科书讲:“竞争均衡下的经济利润为零。”这些是相同的表述。

决定成本和价格的是约束条件。约束条件不同,成本和价格就不同,人的行为就有异。

经济学是实证科学,重在解释和预测。解释是寻找给定现象和行为背后的约束条件。即使是光怪离奇的现象和行为,也都是特定约束条件下理性计算的结果,是可以得到解释的。预测是给定约束条件,推断会有什么现象和行为发生。本质上经济解释和经济预测是一回事。能够经济解释,必定可以预测,因此经济解释便成为经济学的主要功能。经济解释的重点在于详尽地考察真实世界,从形形色色的约束条件中把那些切实地影响到当事人的成本、收益或者价格的因素分离出来,并把它们处理成成本、收益或者价格。这也是价格理论重点之所在了。张五常讲的肯定:“我所知道的经济学只有一个范畴,就是价格理论。”

经济学的原理其实是简单的,复杂的只是现实世界的具体约束条件。

经济学不只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并非只有从事经济理论和实务工作的人才需要学习经济学,因为具备一定的经济思维能够对社会现象有更深的理解,更能成为一名理性的公民,也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上帝目光所及,皆可交易。”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法律,各领域的问题都可以在经济学的框架内得到理解。这种理解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不过主流经济学很是让人失望。几乎所有的主流教科书,在正确地定义了成本是机会成本之后,却又在进行经济分析的时候把历史成本当作成本,懂深不懂浅。而且主流经济学把功夫都放在了数学推导的逻辑优美上,而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约束条件的考察上。我们一些经济学者,一天也不曾在工厂、企业泡过,一点小生意也没做过,甚至连菜都很少买过,又不对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做仔细的考究,却要对真实世界指手划脚,这也不对,那也无效率,这怎么可以呢?好在《社会问题经济学分析》要出版了,我坚信《社会问题经济学分析》不只是经济学基本原理运用的一个好范本,同时也会促使我们对主流经济学本身进行反思。

最低工资法能够帮助穷苦大众脱离苦海吗?禁止童工可以帮助孩子们回到幸福的家里吗?古代好吃好喝男人们优先享用这是对妇女儿童的歧视?一夫多妻恶化了妇女的待遇了吗?法律只应以公平正义为标杆吗?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婴儿性别选择是坏事吗?增加妇女的产假时间有利于保护妇女吗?安全带法减少了死亡人数?效率一定发生在边际等式成立的地方吗?……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说明你还缺乏正确的经济学思考,那么不妨读一读《社会问题经济学分析》,相信一定会让你的认识有所改变。

小偷从被害人那里偷盗的钱财并没有从社会上消失,仅仅是财富从一个人手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手上,为什么会有社会损失呢?道德是不是也有价呢?为什么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计划生育政策与中国的高外贸顺差有什么联系?为什么今人家族观念淡薄,而与南方农村相比较,北方农村家族观念又比较弱?为什么你会对自己的下属发脾气,但却不会对自己的老板发脾气?为什么不应与恐怖分子谈判或向绑架者交付赎金?……如果你对这些问题还没有好的答案,那么不妨读一读《社会问题经济学分析》,相信一定会让你看到另一片天地。

我是嫉妒俞博士的,他年龄比我小,出版的著作却比我多;他长得富态,而我则积贫积弱。但我们又是惺惺相惜的。这些年他邀请我去他们那里讲学,我也邀请他来我们学院讲学,但因为路远,又都不是喜欢抛头露面的人,最终都没有成行。现在《社会问题经济学分析》出版了,我于是可以随时随地听俞博士讲学了。我郑重向读者朋友们推荐此书!是为序!

 谢作诗

2012年7月5日于钱塘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