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企业文化论坛第25期:德胜洋楼企业文化研讨


  近期,博雅论坛的同仁们频繁聊起德胜洋楼的企业文化,于是动议专门做一期研讨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天津春兴科技公司总经理姚建刚先生主讲、天津医药集团总工程师张平博士主评。

  姚建刚先生认为,德胜洋楼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其它企业有显著的不同,最重要的是他们从自我改造和动作化的过程开始。而他本人之所以认可德胜文化,也有惺惺相惜的感觉——德胜的一些做法,也是他在公司管理中常常实践的。姚先生从三个方面讲解了他对德胜文化的理解。第一,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姚先生很认可德胜提出的员工不是企业的主人、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的观点。而维系这种契约关系的核心,便是企业的制度。同时,他结合德胜公司禁止私下议论公司制度、做错事向上级汇报等谈了自己的看法。第二,员工之间的关系。姚先生就德胜的员工之间关系委托责任人制度等做了评介,并就他自己公司中员工关系问题做了介绍,比如他在公司中倡导一种理念“每个人都有请别人帮助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的义务”。第三,员工与工作的关系。姚先生就德胜文化中的用心做事、按照程序办事和不走捷径以及休假制度等做了介绍和评价。

  博雅企业文化论坛的特色,在于平等与开放式的研讨。在姚先生主讲后,与会嘉宾围绕德胜文化做了一些讨论,主要涉及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德胜洋楼的管理模式是西式的还是中国式的?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认为,德胜的管理更多体现了西方管理的色彩。而近期的媒体中,也有人认为德胜管理是中国式管理的新范本。在这一点上,与会嘉宾大多认为德胜管理是一种典型的西式管理。比如,张平博士认为,德胜的管理,更多体现了西方的管理价值观。天津津能投资公司的崔忆强主任更是引用了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来阐释德胜管理与文化的本质,他认为,德胜公司呈现给我们的自主、敬业、爱心、诚实、平等、尊重、守则等,与基督教所倡导的东西一脉相承。我们也知道,德胜公司的许多人是信奉基督教的,这也可能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这一问题。

  第二,德胜管理文化的值得学习的特色是什么?在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中,首要的做法是先弄一大堆理念,然后迫使员工去学习和遵从。我们同时也可看到,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可谓周全。但是,无论是文化的建设还是制度的建设,其最根本的问题是无法落到实处。张平博士就认为,德胜公司的特色,恰恰在于能够将文化简单化,同时能够将文化、制度和行为联动起来,从员工的行为中而不是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制度中,找到文化建设和管理优化的最终结果。中远散运公司企业文化部葛军副部长就此问题做了评价,认为目前许多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恰恰在于如何实现“文化落地”的问题,他极其赞同通过制度化和行为化的方法将文化理念渗透到管理当中。我认为,这些话说起来似乎比较简单,而且也不难理解——本来就是这样的嘛!难道我们的管理不是为了最终促进员工的行为优化吗?理论上讲当然是这样,但实践中我们也往往看到,许多企业的管理,实际上是在忙着出理念、定制度,而不是优化行为;或者相反,仅仅在员工行为上大肆宣传与教育,而理念和制度似乎与这些教育不沾边儿,没有联动。因此我们认为,德胜公司真正值得学习的,不仅仅是其理念和制度,而重要的是能够将理念和制度最终落实到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管理的效益和效果中。

  第三,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诚实”是谁的“诚实”?德胜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条,就是“诚实”。我们都知道,这一理念实际上戳到了中国社会的痛处。而我国的传统中,诚实和诚信,一般是上对下的教化;也就说是,所谓诚实守信,似乎只是要求下面的事情。而德胜在这一方面的管理思维,体现了诚实守信在公司管理中的“平等化”。某培训公司高管张春秀女士认为,德胜公司的诚信问题,体现了公司去政治化的取向。所谓“去政治化”,就是管理者尤其是高管在管理中“不装”,呈现平等和平民化的色彩。也就是说,管理者首先表现出了诚实和诚信。这样的“不装”,使得公司管理层更显得像人而不是神。我们知道,人是值得亲近的,而神只能让人敬畏、让人膜拜,同时也会让人无奈。

  第四,德胜公司的管理与文化是否可以复制?津能投资公司的边博先生认为,德胜公司管理成功的地方,在于他们将公司的文化建设与管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的环境及员工的状况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是适合和适应公司目前的状态的。而我们学习德胜的管理模式和文化,就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而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有借鉴地学习和吸引。同时大家也认为,德胜公司的管理是一个整体,学习其任何的管理方法,都不能简单照搬,而要学习他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精髓,是他们在员工与企业关系、员工与工作关系以及员工与制度关系之间的清晰界定。有了这样一些基本“假设”,才有可能复制德胜管理的精髓。扎努西天津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吕轶先生也谈到了类似观点,认为企业要帮助员工的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帮助其融入公司的文化,而这种融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某建材公司李亚莉总经理则认为,德胜公司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和借鉴,而不是简单模仿,因为德胜公司的管理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持续的、全方位的演化的结果。姚建刚先生也认为,学习德胜管理模式,要适合自己企业的土壤,要以我为主,同时要善于看待和处理管理实践中的矛盾。

  第五,如何看待管理中似乎显得矛盾和冲突的方法?崔忆强主任为,诸多的企业管理案例中,有很多看起来似是而非、相互矛盾,但在管理实践中又都有用的方法。比如,家文化好不好?严格管理好不好?严格的制度管理和家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等等。大家认为,管理模式千变万化,管理方法多种多样,关键的问题是,需要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分清楚几个关系,比如先后管理、主次关系、上下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等等。中远散运公司企业文化部宫树伟先生就对契约的理解做了分析,认为这是员工在工作中厘清上述关系的基础。

  第六,在中国的企业管理升级中,如何解决中西文化和管理方式的融合?葛军先生就此话题发表了意见,认为这是目前困扰管理者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他结合自己在中远散运“新盛海轮”的管理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借鉴价值的案例。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王大海博士就此问题发表了意见,认为关于文化融合的问题比较复杂,在实践中也往往似是而非。他认为,文化融合的问题,既涉及文化,也涉及制度和体系,更涉及观念的更新,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选择与实践方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