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国画的西化


有博文《不要看中国画家的油画——中国画的“中式西餐”化》说“当代艺术家,把西方扔了几百年的东西,改头换面拿给国人。在全人类的意义上,最多算是挪用。说得不好听点是“剽窃”翻版。说好听点是洋为中用,最多不就是个重复吗?对人类有什么意义吗?想看西方油画,去看去就是了呀。在纸上看油画就很中国了吗?这多少有点无聊。或者是无知。”这里涉及到东西方审美体系的融合问题。中国画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样子,与徐悲鸿一开始倡导的西化美术教育方式有关,即所谓的”传统笔墨+西式造型“。事实上,这样的教育体系统治了新中国美术界,同时也造就了该体系下的诸多名师大家,如李可染、蒋兆和、周思聪、方增先、刘文西、杨之光等,但是,不可否认,上述名家大师的笔墨基本上还有传统的影子,因此能为世人崇仰;然而,现如今的中国画坛却走向了极端,代表人物有田黎明、南海岩,前者纯粹模拟西方绘画的光影效果,后者则是用中国画工具材料画水粉画。其他多如牛毛的水墨抽象、水墨观念就不用再说了。如果一双筷子的一头安装了刀叉,还能被称作筷子吗?

既然用中国画工具材料能创作发明全新的绘画样式,就没必要假借中国画这件外套,完全可以另穿时尚的新衣,与中国画这一古老的传统脱离关系。但是他们偏不,他们致死也不愿意放弃“中国画”,为什么呢?很显然,他们缺乏自信、缺乏对作品的把握,他们心里很明白,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停留在实验层面上,他们的身份不能因为实验而去改变,身份一旦改变,他们的作品还能算什么?这样的艺术家是很胆怯的,他们不敢愿赌服输,连吴冠中也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