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下行房价为何上行?


  最近有朋友帮老板去西部某大城市发展手机项目,据说,该山寨手机项目投资回报率很低,根本不会赚钱,但老板却要求他加快推进该项目的投产。因为当地政府给了非常优惠的土地政策,只要能维持5年所要求的产值规模,最终就可以将以优惠价拿到的土地变成房地产项目。

  不可否认,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本身并没有问题。引入的项目既能够提升当地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并进而增加政绩,亦能够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实现社会和谐。但如果投机倒把的富商都通过上述模式来获得廉价的土地,换个法子变成地产商的话,那么,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果就非常让人后怕了。

  回过头来看,尽管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雷声很大,但房市的赚钱效应却吸引了无数资本的角逐,加上推波助澜的宽松货币政策和中国特有的土地政策,让房地产市场成为了中国最为赚钱的行业。数据表明,当前A股市场房地产商的毛利率仍在上升,从2005年的23%上升到了2012年一季度的43%,已超过200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而房地产公司的负债率亦在不断地提升,从2005年的60%的负债率上升到目前的70%以上。杠杆率的提升表明房地产行业仍然是暴利行业,贪婪的本性无法抑制住赚钱的冲动。

  因此,要降低经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必须降低房地产商的利润率,同时也要杜绝各地政府给某些项目派发免费的土地入场券的做法。如果项目本身不能盈利,仅因为土地成本的优惠政策而受到吸引,最终将演变成产能过剩的结果。目前,像水泥、钢铁行业之所以会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不能不说与各地政府抢先发展所谓的大项目有莫大关系。

  联想到最近CPI重回2时代,本应该值得欣喜,但老百姓的感受却是大相径庭,不仅日常消费品价格没有出现回落,甚至房价也还在反弹。因此,很多人并不认同目前物价有所回落的观点,更不可能认同目前经济出现通缩的可能性。

  不可否认,老百姓的切身体会是有一定合理性的。CPI回落至2%并不意味着物价在下跌,只能说明物价上涨的幅度在缩小。换句话说,只有CPI出现负数,才能真正说明物价在回落,但目前来看,可能性比较小。因此,有人笑称,中国的CPI涨上去很快,但降下来去却很慢。

  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曾经说过,通货膨胀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造成的,除此之外没有人能够对此负责。现在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此之大,其实是与过去三年大幅投放货币有关系的。因此,我们现在非常担心的是,CPI的超预期下降可能为未来央行的连续降息找好了台阶。而央行降息的直接效果将是房地产市场的复苏,这对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而言将是重大利好,至少可以缓解目前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各种压力。

  当然,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房子的消费支出要远远大于日常消费的开支,因此,CPI的短期下降亦不意味着老百姓的福祉增加,更不能补偿过去五年房价的大幅上升、货币的大幅贬值以及购买力大幅下降所带来的伤害。

  最后,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即使目前CPI出现了些许下降,但存量货币并没有从人间蒸发,拥有大量资金的投机者必然要寻找新的出路,而与此同时,面对外需乏力、投资放缓、消费下滑的经济环境,各级地方政府仍寄托于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和中央调控政策的放松,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较为反常的现象:随着房市出现明显的复苏,某些城市的房价甚至在短短两个月内上涨了20%,而房市成交量亦出现明显放量。

  我们不得不反思:难道中国还要走上被房地产绑架的老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