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在扬州转弯?


  背景:5月7日,扬州市房管局发布《关于对个人购买成品住房进行奖励的通知》,对个人新购买的成品住房,根据面积不同予以4%。-6%。的奖励。该政策从7月1日起执行,执行期暂定一年。

  在一片质疑声中,”扬州新政”顽强的挺过了两周时间,可以说已经逐步度过了危险期,甚至得到了住建部的表扬,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梁小青20日在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扬州新政””并非救市,而是针对住宅产业化进行的积极有益的探索,应当予以支持和肯定,消息一出便立时引起轩然大波。之前中央对于各地方政府的松绑动作的反应往往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叫停,佛山的松绑令更是朝令夕改,即便最长的芜湖新政,也不多存货了四天而已,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扬州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当前的整体形势,中央政府坚守调控决不放松,地方政府又苦不堪言频繁试水,矛盾已经愈发的不可调和,亟需有一方进行适当让步,随着房价逐渐趋于稳定以及地方政策的不断试探性松动导致购房者对房价的反弹忧心忡忡,”扬州新政”的顺利落地很可能进一步促进刚需入市,近来楼市成交量已经出现明显反弹,5月前3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杭州、南京、青岛、重庆、成都在内的全国十大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量为56513套,比4月同期上涨22.6%。其中,除深圳外的9个城市新房成交量均比4月同期出现不同涨幅,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杭州、青岛、重庆和成都的涨幅均超一成,广州和青岛涨幅甚至超七成。虽然住建部明确强调”扬州新政”不是救市,但多少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扬州新政”很可能是中央政府在压力面前的一个试探性妥协,也让各地方政府看到了避开政策调控,缓解自身压力的途径。

  其次,我们也可以看到”扬州新政”的另类之处,对个人新购买的成品住房,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及以下的,对购房人给予所购房屋合同价款6‰的奖励;对个人新购买的成品住房,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120平方米以下的,对购房人给予所购房屋合同价款5‰的奖励;对个人新购买的成品住房,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及以上、144平方米以下的,对购房人给予所购房屋合同价款4‰的奖励。这一政策一方面是体现了对刚需家庭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对于精装房发展趋势的支持,这两点无疑切合了中央对房地产行业的一个态度,这是”扬州新政”能够如此坚挺的另一重要原因。

  “扬州新政”被网开一面,而自4月中旬开始,以万科、龙湖、富力为代表的房企也开始逐渐恢复拿地节奏,虽然较调控前的拿地量仍有差距,但也反应了各大房企对于市场的信心复苏。那么,房地产调控是否就会由此转弯呢?

  笔者认为由此断言政策即将放松还为时尚早,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是民意难违,政府在民众心中本身就公信力不足,在房价这一问题是矛盾的集中冲突点,而中央近年来不止一次强调房价合理回归,广大民众本身就将信将疑,一旦放松调控,政府将完全失去民众信任,这一精神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是一旦反弹将不可收拾,2009年房价报复性反弹历历在目,如果不吸取教训很可能重蹈覆辙,全民地产必然再次起势,这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可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第三,这个阶段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必经阶段,一方面这个阶段将是房地产企业并购重组的高峰期,大量投机型的企业将纷纷退出历史舞台,一个成熟行业的品牌企业市场占有率往往高达50%,而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还不足15%,兼并是在所难免的;另一方面,中国房地产企业和中国城市化一起经历了野蛮生长的黄金十年,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中国的城市化和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新的方向,调控恰恰提供了一个转型的契机。

  “扬州新政”让地方政府和房企似乎终于看到了调控放松的一丝曙光,但在当前的形势下,寄望于全面的政策松绑是不现实的,扬州只是插曲,调控尚未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