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绿城携手——权宜之计还是大势所趋


  2012年6月22日,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与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方就共同搭建高端地产平台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绿城、融创共同组建高端地产合作平台——上海融创绿城控股有限公司,其中,绿城与融创将各持有合营公司50%的股权。绿城将公司旗下分布于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及天津区域的9个优质的地产项目的相应股权注入合营公司,包括:上海玫瑰园、上海黄浦湾、上海玉兰花园、苏州御园、苏州玫瑰园、无锡玉兰花园、无锡茉莉花园、常州玉兰广场及天津蓝色海岸。

  宋卫平和孙宏斌,两个饱经沧桑的男人谈笑间的一次握手,引爆了被调控折磨的死气沉沉的地产圈,连在欧洲杯上思考人生的巴洛特利也被这两位地产风云人物夺去了光彩。

  这是一出在中国房地产编年史上都难得一见的强强合作的好戏,但绝不是独角戏,其实,就连绿城和九龙仓合作典礼上的残留的鞭炮屑都还未扫去。有人认为是绿城2009年高调拿地导致了如今的危机,不得已才寻求合作,然而,地产航母万科对于合作开发也是乐此不疲 ,5 月 11 日,万科与五矿建设联手以 1.56 亿元摘得香河县 3 宗住宅建设用地,土地面积约 13 万平方米,不到两周时间,万科地产又联合三家公司拿地,以总价 12.25 亿的底价摘得合肥滨湖一幅商住地块,转到6月,万科与光大合作并携手中天等四家房企,开始共同打造东莞顶级豪宅项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国的地王也是由联合体拍下,招商局地产和大连盈致竞买联合体在情人节当天以底价 23.7 亿元竞得朝阳区来广营乡土地储备项目 A4 和 B4 地块二类居住用地,在情人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以联姻的方式拿地显得尤其浪漫。

  可见,随着宏观调控的持续深入,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合作拿地、合作开发渐渐成为品牌房企规避风险、稳健发展的重要方式,企强强联合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和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共渡难关,还保证了企业正常的发展和扩张。

  如今而言,强强联合在房地产行业内已然是家常便饭,然而,非议之声从未停止。一种观点认为,这不过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就好像战国乱世的合纵连横,三国时期的联吴抗曹,抗战岁月的国共合作,在同病相怜时可以共御外敌以作权宜之计,风平浪静后又反目成仇唯利是图。商场即沙场,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房企合作的确是在调控背景下骤然升温,但要说是权宜之计,却不尽然。

  合作,其实是大势所趋。

  首先,房地产是一个特殊行业,具备极强的地域性,在广州所向披靡的超级战舰在北京就可能撞到冰山,同样,在北京呼风唤雨的地头蛇到了西安就可能水土不服,参差不齐的政府关系和政策上的差异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打开一个新的区域市场要耗费极高的成本,而这恰恰是企业扩张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经的过程。对于这一问题,通过寻求合作方的方式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决,选择与已涉足该区域内的房企联合开发就等于另辟蹊径进入了这个区域。

  其次,目前风生水起的并购其实也是合作的一种,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品牌房企占有率不超过两成,而成熟行业多在50%以上,甚至更高,其实许多中小企业都是以投机心态进入房地产领域的,大浪淘沙必然出局,这个合作兼并的过程是必然的,调控只是加快这一进程。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其中蕴含着一个基本的道理:利他就是利己。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基本上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暴利时代不可能是常态,未来通过合作共享合理利润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在未来,房地产企业的合作不会仅仅局限于土地,而且会渗透到各个方面,如管理经验交流、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等。在现实生活中,1+1往往是大于2的,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其实道理很简单,现在制造业都是流水式生产线,不同环节不同步骤都是某个人只负责自己那一组固定动作,这是人的分工,这样的效率肯定远比一个人从头到尾做所有的环节高得多,因为只做一两个固定动作要熟练的多。人在企业里有分工,企业在行业里也是一样的道理,企业的分工合作同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这也必将是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趋势。

  商场其实不同于沙场,沙场最终只能有一个胜利者,而商场却可以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