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道


人之道
 
陈敏昭
 
(三门峡行政学院社会管理教研部 472000)
 
人在地球这个星球上已经存在了好多好多年。但是,就个体而言,无论他是如何长寿,比起人类历史和我们居住的星球而言,其生命历程又是何等的短暂!人是什么?为什么活着?我们追求的幸福又是什么?这些话题无论何时、何地谈起总是如此拨动心弦,既源远流长又常说常新。在人类学说或运动中,有一种学说对人的本质、人生意义和目的进行探索,引导人们追求幸福、追求个性发展、追求本质力量的发展变化等,这些学说或运动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如启蒙运动,人道主义、绿色低碳运动等,在这里,我们将它统称为“人之道”。
对于什么是人之道,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花园。但是,一些强权政治组织的有毒触角也渗透到这个花园中来,使得人之道发生了可怕的扭曲,讲什么“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革命的人道主义”等等,这些被强制附加了许多特定内容的人道主义已经远离了人之道。真正的人之道应该有自己的本质内涵和人们共同追求的基本价值,可以将它概括为七个基本原则:(1)理性价值。即:逻辑和经验是发展知识、检验断言的标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它的思惟方法能比逻辑和经验更为有效的方法,有利于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进步;(2)自由探索的价值。人之道反对任何形式的对人的思想进行独裁专制,这些形式包括宗教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社会体制的各种有可能对人的思想进行钳制的压迫形式。真正的人之道主张对各种差异的容忍,尊重个人表达其信仰的权利,无论这种信仰是多么不入流、多么不靠谱,不主张用社会的、法律的和制裁的方式对其进行压制;(3)个人尊严的价值。人的高贵和尊严是人之道理念的核心价值。所以人之道反对一切宗教的、意识形态的、伦理道德中具有那种“贬损个人、压制自由,愚弄智慧和知识”,或非人化的信条。人之道坚信最大程度的个人自主性与社会责任感是合谐一致的;(4)道德平等原则。这个原则贯穿于反对一切基于种族的、性别的、宗教的、年龄的、国别的岐视。这个原则的相应结果就是对一切人的智力和美德提供平等机会,只要他是个人,他就应该享有与其他人同样的权利和礼遇;同时,人之道积极倡导平等原则的法律化、制度化;(5)自由的理想。捍卫人基本的安全、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提倡从宗教和强硬专制政府控制下解放的个人自由。它不仅支持那些因为教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利益而遭受压制的自由意识,而且也支持真正的政治自由、民主决定基础上的大多数人的意见,尊重少数人的权利和法律的规则;(6)宗教怀疑主义。人之道承认宗教在解释人的生活意义方面的作用,但不同意对它的迷信态度。人之道认为,宇宙是自然力机制作用的产物,可以有效的为科学所理解。虽然现在仍然有许多问题如宇宙问题、人的思想意识问题、外星人问题等还不能完全解决,但这正是需要我们继续研究探索的。人之道坚持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不必寻求超自然的救世主;(7)伦理的本质和来源。人之道赞同伦理的哲学传统,即:这是一个可以反复探寻的自主领域。伦理上判断可以脱离宗教而独立获得,人类可以培育自己的智慧和理性,用它们来获得优质的生活。人之道认为道德在人的生活中有中心作用,但反对绝对价值观,保留对伦理价值不断发现的客观态度。
人之道探讨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是站在认识者、实践者、评判者的角度揭示人的主体地位,并据此确立“人是目的”这一根本原则;另一方面,它揭开常常被社会关系、被形形色色的群体、被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所遮蔽的个人的独立价值,而对个人的发现正是近代以来人类取得巨大成就的秘密所在。
人之道比较完整地表达了人的各个层次的需要和利益,概括反映了人们共同追求的基本价值。这表现在:它既肯定感性的人,又肯定理性的人;既正视人的肉体,又注重人的精神;它肯定人追求幸福的合理性,主张发展人的个性和能力,提高人的价值和尊严。同时,人之道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凡是不违反基本原则、不违背人性的各种主张、学说、建议都可以纳入人之道。它对于蕴藏于人自身的潜力的揭示带来了人的自信,而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对人的本质的全面肯定则一方面使感性要求被长期压抑的人摆脱罪感而舒张了人性,另一方面又在物欲横流、遮蔽人性丰富性的颓废世风中使人注意到自己的性灵和精神发展需求从而使人性免于受物欲支配而产生畸形。所有这些,决定了人之道使人对自己具有一种特殊的自我清醒意识,对他物具有一种审视意识,标志着人的主体性前所未有的提高。
人之道还不仅意味着发现人的特性、力量和潜力,还意味着对人的存在状态和处境的关注和探测。前者使人自信、自尊,后者使人清醒、清澈。人要保持在人作为人所必要的精神维度上,这两种意识都不可少。尤其是19世纪以来,对人的存在状态和处境的探测意识中发展出一种洞悉人类困境的危机意识和作为主体的人对地球、对宇宙负有责任的意识,这种意识提醒人们在追求更大的发展时不断调整和校正自己的目标,遏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对地球、对太阳系、对宇宙产生的种种负效应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正因为如此,在当代,当许多人还陶醉于人类借助科技发展而取得的种种巨大成就之时,一些深具人之道精神的人士已经在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环境污染、核威胁而大声疾呼,为地球上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而大声疾呼。发轫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的“可持续发展”和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的绿色低碳运动就是这种精神的典型表现。
人之道作为一种道德精神,它的“以人为目的”超越了分割人类的种种狭隘界限,如民族、如国家、如阶级等,以一种不计个人背景(包括种族、国界、阶级、职业、贡献等)的博大精神来确立人们彼此交往的原则。就是说,去掉一切标签,以“人就是人”的眼光看待人和处理彼此关系。它凝聚为一个无条件的道德指令: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时必须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有损于他人;它还内含着一个普遍的道德要求:人类共同体的任何人都不应对其他成员的命运漠不关心。这些在不同环境不同时代都经得起提炼和抽象的普遍指令和要求,具有不被任何个人身份与角色所遮蔽的普遍适用性。
总的来说,人之道蕴涵的具有恒常性的理想和普遍原则给社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共同目标和统一尺度,它构成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而它对个人价值的揭示,对个人精神觉醒的激扬以及对人的主体精神的激发又使它成为近现代精神的核心。至于人之道对人的存在状态和处境的探测、反省意识则使它在恒定之中又具有着不断接受新挑战的开放性。例如在这种探测、反省过程中提出的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的家园太阳系、以及在更广阔的空间探索宇宙、联络沟通外星人等的新目标以及相应的人类责任,便构成了对于人类道德更新带有根本性的内容。
 
2012年5月20日,星期日,小满,三门峡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