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币改变了互联网支付格局


一.互联网生存现状——内容营收型正在全方位打败广告营收型
按主要营收来源划分,笔者将中国的互联网分为四类:
网站类型
代表网站
主要收入来源
在行业内的数量占比
广告为主营收形
新浪
广告主
5%左右
内容为主营收形
盛大,腾讯,网易
用户
80%左右
资金占用为主营收型
支付宝
银行和金融机构
主要就支付宝一家
依赖VC的烧钱型
开心网
VC的投资
10%左右
    大家知道,互联网的广告收费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按时间,二是按点击量;按时间的,比如你在它首页挂一个月,面积为多少乘多少大,一个月300万,打个8折240万。按点击量的,你先预存10万,每个点击扣5毛,10万扣完了你再往里头存……按时间的至少还明码实价,按点击量的就更没谱了,你说今天被点10万次,我凭什么相信?即使真有10万次,那究竟都是些什么人点的呢?前两年,某某网络公司不就被暴光了么,镜头里很大一间黑屋子,密密麻麻坐了几百个民工,这些人就是专门点那些广告主的的点击量的,每点一下提成1毛,一般人一天可以点1000下,就是100块。假如一气奥迪投了100万广告费,不用10天就能被这些人点完,且不说奥迪车一辆没卖出去,恐怕连声吆喝也没赚得——这小黑窝里的几百名“点击客”,压根就不知道“奥迪”究竟是一个汽车还是一部手机或者是条宠物狗呢。
    互联网广告的欺诈与诚信,一直以来是个国际性问题,何况在中国这样一个信用严重缺失的国家,所谓的互联网广告,压根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而依赖广告为主要营收手段的互联网公司,表面上风光体面,实则危如累卵。
    笔者在此和大家分享如下问题。
1. 在网上投广告,究竟效果怎么样?我看大部分广告主都没有分析统计过,新浪上那些广告主,我猜大部分都不是花自己的钱——要么是纳税人(央企),要么是投资人的。
2. 即使在网上投广告并不完全无效,但凭什么一个卖汽车的要为看新闻的买单?
3. 除了新浪,还有少数网站也采取这种模式,个别网游类的,读书类的,交友类的……凭什么卖房子的要为玩游戏的买单?卖内裤的要为交朋友的买单?这个商业模式既不成立,也不符合伦理。
4. 新闻大佬默多克最近说“高质量的新闻绝对是昂贵的”,他进一步解释“新闻媒体依赖广告生存的模式是有问题的”,因此从2010年起,“在线阅读新闻要开始收费”。
5. 真正合理的互联网营收模式,笔者认为是“谁用谁买单,用多少买多少”,比如盛大的网络游戏,谁玩谁付费,我从来不玩我肯定不用付费;张三天天玩,一年下来要付好几百,李四偶尔玩,一年下来付几十即可。
6. 笔者向来主张“互联网内容一开始就应收费”,表面上会伤害到终端用户——“本来可以免费玩的网站现在却要收费”。但事实上,新浪这类免费的网站,最终会让你买房子时多掏了100万,卖车子时多掏了10万。那些花了大价钱的卖汽车卖房子的广告主可不是傻子!因此一定要记的,天下永远没有免费的误午餐,你今天白吃的,明天一定要加倍还回来。这也正是我为什么坚决不吃免费餐的原因。
7. 美国佬和哈佛那些老学究们,最爱鼓捣一些看似深奥的商业模式,且不论这些模式是否适合美国,但在中国,它们肯定不合适,至少现阶段不合适。这不,美国也被鼓捣出金融危机来了?有效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我认为最永恒的就是——谁用谁花钱,用多少花多少。
8. 看看以广告营收为主的新浪财报吧,相比内容营收型的盛大、腾讯,无论业绩,还是成长性,都一派江河日下,也颇能说明些问题。
 
二.为什么说V币改变了互联网支付格局
    最近几年,内容营收型的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支付方式的丰富与发展可以说居功至伟。倘若还停留在去邮局或银行排队的阶段,内容营收型的互联网企业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目前,常见的支付渠道有近10种,而这些林林总总的支付方式又可归纳为三大类:一类是网上银行类,主要以支付宝为代表;二类是电信运营商类,以V币为代表。三是地面实体销售类,比如骏网一卡通(2008年因内讧退出市场)、神州行等。
    为什么说V币改变了互联网支付格局?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 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分析
    2001年,互联网向终端用户收费的需求得以迅速增加,而当时还没有网上银行。用户要给网站支付5元人民币,必须去银行或邮局汇款。在这种背景下,电信企业吃了第一只螃蟹——“电话买Q币”业务当年就突破了亿元大关。
电话买Q币业务的成功,为腾讯和电信运营商都带来了良好收入。在强大的示范效应下,一大批大大小小的网站找到电信公司,希望电信公司也能和自己合作一条电话充值热线。
二) 从个人用户的角度分析
    V币+电话钱包模式,让个人用户支付不再困难,一个V币或电话钱包可以给自己常去的所有网站支付,不再会出现过去那种余额闲置或浪费的情况,同时,将闲散的V币存入电话钱包,还有利息积分,并可享受到一系列附加和增值服务。
三) 从互联网企业的角度分析
    网站和V币合作,能得到一些什么呢?我们归纳为四句话:增加收入,带来新用户,提高服务水平,分享电信推广。具体说来就是以下六点:
1. 增加一条国内最大最专业的电话支付渠道。
2. 增加业务收入,而且是几乎无成本的增量收入。
3. 分享电信行业的赠送币收入。(2008年,电信行业通过装宽带送V币等活动,累计送出800万V币,如果这800万V币能有10%充到一家网站,该网站也可分得30余万元纯收入)。
4. 开通电话支付,方便了用户充值,提高了服务质量。
5. 从电信渠道获得新用户或新玩家。
6. 产品可免费获得电信渠道的宣传推广
四) 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
    V币+电话钱包的问世,一举颠覆了互联网行业传统的服务与资金流向。
在V币之前,网站的资金与服务流向是:网站培养用户——经过长期培养,用户对网站内的某个产品或某项服务产生了消费意愿——用户决定向网站的某个产品或服务付款——用户选择网站支持的某个渠道进行支付——网站向用户提供服务——网站与支付渠道分帐。
有了V币以后,网站的资金与服务流向是:用户先在网上建立一个个人钱包(电话钱包)——用户得空就往帐户里存钱(V币)——用户在上网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个自己喜欢的网站——用户对网站内的某个产品或某项服务产生了消费意愿——用户决定向网站付费——用户直接用电话钱包(V币)快速支付——网站向用户提供服务——网站与电话钱包运营商分帐。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归纳出以下特点:
1. 有V币之前,一个网站要成功创收,必须经历用户知晓——养成使用习惯(高黏性)——产生消费意愿——决定掏钱这四个阶段,是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大部分网站就死在这个过程中。而有V币之后,难度最大的掏钱这一环节已经由我们解决了。有一大批帐户里攒着钱的用户在互联网上到处闲逛,寻找自己喜欢的产品,一旦邂逅,从决定购买到完成支付,瞬间即可完成。
2. V币+电话钱包模式,让用户在互联网上支付变成自觉,大大改变了过去“互联网都是免费午餐”的意识。
3. V币+电话钱包模式,培养了一批有钱、且愿意花钱的优质用户。
4. V币+电话钱包模式,大大促进了互联网内容的丰富与发展,为建立良性循环资源再生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产业链做出了重大贡献。
5. V币+电话钱包模式,让部分网站在卖出产品(或服务)之前已经收到了钱(盈华讯方对于一些确实优质的网站可以提前给付),彻底逆转了过去先提供服务才可能有收入的模式,从而也为一些中小型创业网站提供了资金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