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玉米生产最突出的问题是生产稳定性差、年际间产量波动大。长期以来,玉米是我国粮食增产的重要贡献作物,也是造成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品种。小麦、水稻产量增减主要在面积,而玉米产量增减主要在单产。我国粮食生产最大的威胁是旱灾,而玉米最易受旱灾影响,导致单产减少。2000年以来,全国玉米单产7年增长、4年下降,其中2000年减12.6%,2003年减2.3%,2007年减3%,2009年减5.3%。2000年因严重干旱全国粮食减产924亿斤,其中玉米减产442亿斤,占减产量的48%。尤其是东北玉米主产区因旱导致玉米产量波动更大,如2000年减产343亿斤、占全国的77.6%。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有两大潜力。一是提高单产有潜力。美国玉米亩产纪录是1850公斤,我国新疆也创造过1356公斤的亩产水平。2011年是我国玉米单产最高年份,但全国玉米平均单产也只在383公斤/亩。与主产国相比有差距,我国玉米单产排在世界21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亩产600多公斤相比,差距更大。我国同一生态区的省际间玉米单产水平差异很大,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山东玉米亩产436公斤,比河南高66公斤,比河北高102公斤,比安徽高162公斤;在东北春玉米区,吉林玉米亩产439公斤,比辽宁高72公斤,比黑龙江高84公斤。目前我国玉米种植密度普遍偏低,全国平均每亩3500株左右,而美国种植密度平均达到5000株。据专家分析,如果我国玉米种植密度每亩增加500株,再配套相应的技术措施,亩产可提高50公斤以上。二是扩大面积有潜力。东北地区通过推广抗旱播种技术、改大豆连作为大豆与玉米轮作等措施,可扩大玉米种植面积;黄淮海地区通过套种改平播,可适当增加种植面积;西南地区通过增加间套种,西北地区通过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及合理压夏扩秋,华南地区利用冬闲田等,都可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5亿亩,比目前增加5000万亩是有可能的。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有两大潜力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