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深圳是南方的北方城市,通行普通话而不是粤语,但其实,讲粤语的人还是很多,也一直是一种时尚,商家打出香港直通车的项目,虽不能如以往一样吸引人,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效果。和北京一样,深圳也是一个不动声色、只看结果不管过程的地方,在你了解真相之后,基本已经与你无关。不同于广州人的家族地域观念,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只有利益能将他们聚合,投机的,见面就是亲人,就能脱裤子上床,不相干的,十年八年也是路人甲和路人乙,在另一个国度或另一个城市相见时,点头一笑而过。偶尔扯几句不咸不淡的家常,或许是中国人的人情世故,也或许是无聊时的忧国忧民。
无论在打工者就餐的城市快餐食堂,还是在工薪族下班后小聚的大排档,这座城市的电视屏幕上,永远都与香港的90年代相关。还是林子祥、李克勤、谭咏麟、beyond,即便是最新的歌手,也得是陈奕讯这个年龄。如同他所唱的一样,这个城市的精神似乎在10年前就已经停止了转动,再或者,深圳人记忆中的辉煌,一直是在上个世纪的南巡讲话,彼时,深圳只有南北一条街,也就是深南大道,但每天都有无数想发财的人在这里交易:物质交易、股权交易、知识交易、钱权交易、财色交易、良心交易——各取所需,各安天命。成功的,现在已经双重国籍、多处房产,失败的,仍痴迷于当年那与巨额财富擦肩而过的辉煌时刻,如今,他们并不抱怨自己身处社会底层,而慨叹的,是再也没有那样惊心动魄、一夜致富的机会。我在一家大排档见过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的歌手,beyond的《光辉岁月》唱的荡气回肠,每次有人投币赞助时,也绝不停下来说谢谢,似乎仍然沉醉在他的励志精神之中。像我这样的意志薄弱之辈,实在难以望其项背。
家家户户都架起天线收看香港电视,大多数报摊或超市门口都有香港报纸,这或许也是10年前深圳最有特区色彩的一幕,同时,还有的是,大多数打工仔乘坐的绿色出租车不能进入与香港接壤的罗湖、南山、福田三个区,简称为关内,如今,这一切壁垒已经拆除,然而,无论关内还是关外,做生意的小饭馆内,看香港电视节目的人反而越来越少,星光大道、非诚勿扰似乎比翡翠明珠、凤凰卫视更受欢迎,而在杂货摊门口的香港报纸更是无人问津,问及原因,其一是与我们的生活基本无关,其二是价格奇贵,一份报纸居然6元,而深圳本地的报纸在地铁中有的都是免费发送。偶尔有点内地媒体没有的八卦,也没有改变他们衰落的命运——听同事说,周末去香港时,有的是无聊的人在商场中将这些政治八卦汇集成册免费发放,比报纸还要劲爆,也就是那些北方内地客才会感兴趣。而深圳人都知道,在香港抗议的那些人都已经坚持了几十年,除了一无所有之外,什么都没有改变。
一直呆了三个月后,才发现有两点误区,一是所谓的深圳速度。和我呆过10年之久的帝都相比,今天的深圳其实更像老年城市,无论堵车的严重程度,还是上班族的脚步速度,都不及北京远甚。在马路上维持交通秩序的协管员,还是依靠吹哨子放行,而晚上如同三里屯的cocopark,既未见簋街一般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未见工体的朝酒晚舞和山呼海啸,偶尔一两个飙车撞人的(不知道这算不算深圳速度),其实也影响不了广场上的跳迪斯科的大妈和遛弯的大爷——有钱了不起啊,20年前,老子打天下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儿转筋呢!二是所谓的开放精神,我来深圳的第一周特地去参观了下著名的二奶村,才发现原来大多他们口中的香港老公都是长途货车司机,而且,这些10年前的二奶好多都是孕妇,和老人相依为命,言语无味一脸衰样,6.1带孩子去迪斯尼成了一年中最大的乐趣。相比qq上那些标明来自北京海淀、朝阳,签名是“哥哥快加我让你看……你懂的”的妹子,深圳也好意思说自己“开放”?
印象@深圳(之一)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