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对这家叫蒙牛的中国企业如此集中和汹涌难抑的批评与骂声,在过去可能只有国家男子足球队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它的种种劣迹包括多次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恶意攻击竞争对手,以及事后用一个谎言试图遮盖前一个谎言的不诚恳态度。
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它一直不肯彻底洗刷这一作恶的名声?
但即使经历如此多的声誉打击,它至今仍是中国最主要的乳制品制造商之一。2009年7月7日,中粮集团联合厚朴投资出资逾61亿港元入主蒙牛。中粮当时曾表示,不会参与蒙牛的日常经营管理,不改变现有经营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粮的确践行了这一承诺——但问题是,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蒙牛仍曝出至少4起质量安全事件。
即使在2011年6月牛根生彻底淡出这家公司以后,一旦新丑闻出现,消费者仍将怒火撒在这位蒙牛创始人身上,全然不顾以下事实:早在2009年8月,牛根生已将香港上市公司蒙牛乳业的董事长一职让与中粮总裁于旭波;此后又辞去蒙牛乳业集团的董事会主席,改由中粮董事长宁高宁兼任。
为什么这位颜面扫地的创始人离去后,蒙牛仍会一次次犯错?作为大股东的中粮集团,为什么没能把这家公司带离歧途?
真正的关键人物,是从2006年2月起担任蒙牛总裁的杨文俊。杨跟随牛根生在1999年创办蒙牛,并从2005年那场所谓的全球招聘总裁活动中“脱颖而出”上位,多年来,他是牛根生以营销为导向、不择手段扩大市场份额战略的忠实执行者。显然,在牛根生淡出之后,这位实质上的蒙牛内部控制人仍无意改变这家企业的基因,看起来,中粮入主后所能发挥的决策影响力相当有限。
宁高宁的不满显然已积蓄很久。3月30日,他终于公开表示,中粮入股蒙牛3年来并不满意蒙牛的整体表现,并说蒙牛内部目前在“做很强的反思”,未来中粮会更多更积极地参与蒙牛的日常管理,并调整蒙牛过往盈利至上的作风,做到以“质量优先”。棋子随后落下——4月12日,蒙牛公告称,杨文俊不再担任总裁。
还应该对这家屡屡蒙羞的中国乳制品企业抱持改正的期望吗?
就像消费者经常做的那样,处理变质牛奶的惟一正确做法就是倒掉。在重新清洗蒙牛的“生产线”同时,中粮需要从源头做起,彻底扭正这家公司的经营文化。这项工作肯定很难,但不妨从现在就开始。中国消费者一向对丑闻的遗忘速度,和当初愤怒涌起时一样快。所以,蒙牛还有机会亡羊补牢。
还应对蒙牛抱有期望吗?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