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 赵 鹏
淳化中学 席景斌
相关背景:
赵鹏,生于1982年,大学毕业后,在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教书,担任高三年级班主任。每天周而复始地与高三学生一起出早操,直到学生晚上就寝,一天的工作才结束。或许是来自生活、工作、经济等各方面压力,不到30岁的他选择在办公室服毒自杀。赵鹏在遗书中说,现在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他不到两岁的儿子,希望学校能帮他照顾一下他们母子。4月27日晚,查看完学生宿舍,赵鹏一天的工作结束。他返回办公室,拉上窗帘,关掉灯,将一瓶敌敌畏一饮而尽。赵鹏生于1982年,生前是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的一名班主任。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赵鹏,成为一名高三班主任后,每天无休止的重复工作,以及“工资月光”的生活,让他感到窒息。
在收到4月份工资的这一天,他选择服毒自杀。
“活着实在太累了,天天这样无休止的上班让人窒息,所领的工资只能月光。我决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这里,我并不恨这个地方,毕竟是我自己选择来到了这里。现在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我儿子以后怎么活,仅希望学校能帮我照顾一下他们母子。赵鹏 2012年4月27日晚。”
这是你的遗言,其实是你的墓志铭,字字是泪,句句是血,30岁的你在一个平常的夜晚,干完了自己一天的工作,完整的谢幕,然后关上门,拉上窗帘,喝一瓶350毫升的敌敌畏,那一刻,你是怎样的痛苦,那一刻你是怎样的念着自己父母妻子儿子,那一刻,你是怎样忘记了窗外的月光,明早的朝阳,你义无返顾的走了,不到30岁的你啊,就这样走了,满嘴满嘴的敌敌畏,难道那敌敌畏的苦涩比你生命的苦痛还深重吗,我的兄弟,我的同事,我的没有见过面的馆陶一中的同事。
让我走近你,走进你的世界,你的历史,触摸你生命的温热.......
曾经,中考成绩633的高分,让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看到了你的优秀。
曾经,经过两次高考,2003年,你被补录到哈尔滨师范大学绥化学院英语专业,那一刻,你的生命便与一个梦魇样的职业联系在一起,你的生命的结局已在那一刻开始铺垫。
曾经,告别了东北的黑土地,你背井离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小县城,开始了一个有工资卡,有正式编制的教育单位,谁知道,就是那一刻,就是你梦想开花的时候就是你生命开始凋零的时候,看看你的月薪,1950元,少了500块钱,变成了1450元,这就是你的血汗钱,这就是你的智慧的回报,这就是你与学生斗智斗勇换来的回报,我的兄弟,我的遥远的同事,你走了,你把悲哀和失意和不解和绝望留给了活着的我们,你的同事,你的战友,只是,我们每天在重复着同样的情节,同样的故事。
再看看你的出勤工作表:
5:40起床,然后跟这学生跑操,喊着口号,步伐整体,声音铿锵有力,你想通过大声的呐喊,驱除满身的疲惫,满眼的酸楚,满腔无言的愤怒吗?
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监考、阅卷、管班、查舍、找学生谈心.......千篇一律日子重复着一成不变的环节,你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你的明天就是你的昨天,你的将来就你的昨天,你的生命没有起伏,没有新鲜,重复是你永远不变的主题,单调是您最无聊的故事,你说这样的日子,这样365日,你的生命的阳光、绿色、活力就这样消耗在日日夜夜里。我的兄弟,我的陌生的同事。
活着太累了,你用以死换来生命的轻松,你用一瓶敌敌畏浇灌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太累了,你多少次清楚的感受到生命的伤口在流血,你高贵的精神在呻吟,朋友,面对你我是无言以对,因为,我已经麻木了,我已经感受不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我知道我是一个行尸走肉,我是一个疲惫的转动的机器,只是,在深夜里,在雨天里,我的生命之魂会轻轻的扣着我的灵魂之门,问我:你在哪里?可否安好?那一刻,我无言以对,只是泪水划过了我的脸庞,在黑夜,在有风的夜晚。
赵鹏!你走了,你的潇洒的离去,在尘风俗雨的世界不过是一粒落尘,不久你的故事,你的名字将尘封在滚滚红尘里,只是你东北的亲人,你相濡以沫的妻子,你咿呀学语的孩子再也看不到你的身影你的笑脸。赵鹏!你走了,馆陶一中的大门仍然敞开,莘莘学子仍然你来我往,只是你的血并不能改变中国教育的悲哀,80年代一个叫丹丹的女中学生死了,最多是换来了多愁善感的文人的一阵阵的悸动和不安,丹丹的魂已经化为缕缕烟,如今,你又步一个年轻女子的后尘,生活不会因为你的鲜血,你的微红的落寞,你的无言的抗争而表现出丝毫的心慈手软,你一死的绝望里挤压了太多太多的期待和梦想,只是你瘦弱的身躯无力承受这么多生命之重。哦哦哦哦哦,我的同事,我的兄弟,我的战友!
某年某月某日,你希望离开校园,不要在扮演正人君子,你只想做你自己,自由的爱,自由呼吸,自由的在广阔的原野跑跑跑跑,然后躺在绿色的原野,听淙淙的泉鸣,听鸟儿在枝头名叫,那是你真幸福的说:我终于做了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但愿你的血迹唤醒我做人的尊严!!!
一路走好,我的兄弟,我的战友,我的陌生的同事。我为你在阴雨天,在学生的吵闹里我你写着人间最悲伤的悼辞,兄弟,让我悄悄的送你一程又一程,安息吧!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