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城镇化、农民与大学生
近年来,国家加速城镇化建设力度,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农民进城,以期改变中国农业大国的面貌和国际形象,此一做法从结果上来看是达到了目的,但是,从整个国情来看,效果并不好,由此产生的弊端多多。
农民进城,实际从业农民数量减少,农业散户经营逐渐向承包式规模化经营靠拢。这使得从业农民数量减少了,让弃农从工的农民的收入相对增加了,让承包其它农民土地的承包户的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发展到后来这几年,就可以看到,农民工的收入是增加了,但是,之前的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也打破了,随着经济发展,GDP总量的增加,通货膨胀的加剧,所增加的收入相对而言,可支配力、可购买力并没有明显增加,为什么说没有明显增加呢,因为,就一个国家而言,和平年代,国家即便不去努力引导和推动经济发展,国民收入也会一年年的增加,这是一种积累效应,所以,如果没有明显的增加,就不可以完全归功于国家政策。近些年来,国家还通过一些政策来刺激国民消费,拉动内需,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少新型的商品涌现出来,农民进城的第一感觉多半是眼花缭乱,这种感觉会激发人内心的贪欲,对美好的东西的追求欲望是人类的本能,钱、权、色,皆是如此。城里花花世界、灯红酒绿,对农民原来闭塞的内心和思想是一种强大的刺激。如果再加上鼓励和推动,这种欲望会疯涨。人在追名逐利的时候,多数会忘记自己在做什么,贪官如此,奸商亦如此。人性中那些个自私贪婪在这种环境中会逐渐长大、膨化。国家经济是发展了,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变得冷漠了,变得唯利了。人性中另一些不好的东西也开始起作用了,攀比、妒忌、仇富,让某些人失去了原本的自我。多年前的美苏争霸是个什么情况呢?就是比军力,你老美能造出新武器,杀伤力大的武器,我老苏就要造出更新更厉害的,结果是苏联垮了、散了、解体了。国际如此,人际亦如此。说好听点是竞争,说不好听点是较量,说难听点就是斗争。你挣一千、我挣九百,那我就心有不甘,就要想着挣个一千一来超过你。如果,大家都襟怀坦荡的公平竞争,那其实是好事,问题就在于,不是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有些人争不过,就会动歪脑筋,而且必然会有人动歪脑筋,这样,那些邪的、歪的招数就出来。看看近几年出来的这些新鲜东西:大便做成臭豆腐、臭肉加工成香肠、催熟剂催熟西红柿黄瓜、牛奶里加三聚腈胺、猪血变鸭血豆腐、猪肉变牛肉、地沟油、毒豆芽、毒海带、毒大米、毒粉丝、毒瓜子、毒鸭蛋、毒红枣、瘦肉精、假酒、假烟、假鸡蛋、假蜂蜜。。。。。。不一而足。某些人原来就素质不高,在金钱的催动下,他们幻化成了人渣。没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但是,本人可以在此作一个估计,干这些丧尽天良的坏事的人八成都是原来的农民。
农民可怜吗?从进化论的角度上看,优胜劣汰,很多农民之所以是农民,那就是因为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只配当农民,如果让他们进城,他们没有能力做正当职业,就会去做坏事。从法律和政治的角度上看,农民也是人,也是公民,他们享有权利,也有义务,不必要非要对他们抱以同情的态度,时传祥载入中国史册,不过是一个掏粪工人,他伟大吗,他平庸吗,其实都无所谓,首先他是一个人,他选择了掏粪,那就要掏好粪,作了一个人,其实就是社会上一个螺丝或螺母,无所谓把你放在哪个位置,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你都是一滴水,毛泽东很伟大,毛泽东找了江青那么一个婊子,坏了他半世英名,毛泽东西可怜吗?不!不,不是说不可怜,而是无谓可怜与不可怜。所以,农民亦是如此,无谓非要用某种眼光去打量他们、审视他们。他们是国民的一分子,他们从事的也不过是众多工种中的一种,而且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中国人一直以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自豪,那农民为什么不可以以自己从事着人类最悠久的职业而自豪呢,何须你有钱人,有权人用那种同情的眼神来关注呢。
关注,只会让这些原本善良朴实的人变得娇情。正如孩子一样,学走路的时候摔个跤是多么正常不过的,人的一生中更要经历很多磨难和挫折。可是,如果一个孩子摔倒了,众人皆惊,哗然一片,抱以唏嘘,责其母如何如何不负责,痛其子之所痛,争相去扶那孩儿,那便是小题大作。(中国人向来善于在无关痛痒的事情上表现自己的善良和同情心的,而与之相反,真要有个什么事,却又会唯恐避之不及、惹祸上身、或作壁上观,或溜之乎也、逃之夭夭。)此后,这孩子便会变得矫情,一有摔跤之事,便会夸张的呼嚎不止,以期让众人争相来扶。现在的某些中国农民就是这样。
社会上存在着很多残疾人,很多人也会表现自己的同情心,去关注关心一番。有些残疾人确实是需要帮助的,也是希望被人帮助的,但不是全部,这其中就有一些人,他们很反感别人的帮助,因为,你的帮助,恰恰是证明他确实是一个残疾人,其实还有个词叫“残废”,“废”者,废物也。你的帮助就等于要告诉他,他是一个废物。一些比较敏感的,自尊心比较强的人,就会抵触你的这种帮助。农民也是这样,而且,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身心是健全的,有手有脚,能劳作,可娱乐,可娶妻生子,可享天伦之乐,他们缺什么呢,除了钱少一点,他们什么都不缺。至于钱之多少,多少是多,多少是少,没有标准,比尔.盖茨钱多,那也可以在一夜之间花光光,很多会过日子的普通人,他们钱并不多,可是,也是一生衣食无忧,幸福安康。钱之多少,本就不能成为衡量社会某一个群体生活水准的标准。钱多有钱多的过法,钱少有钱少的过法。话再说回来,你四肢健全,想要有更多的钱花,那你自己想招去呀。这个时候,其实用到了国家,用到了政府,政府作为全民的一个组织性代表机构,这个时候,不是拿着钱送到他家里去,也不是把他弄到城里一个好工厂当工人去挣大钱,而是合理的引导,量力引导,给他适当的机会,让他自身多余的能力施放出来,换取价值。
近几年国家政策就是像我上边所说的一样,国家对农民抱以同情,要让农民进城,变身为城里人,于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这些农民弃农进城,结果一进城,好多问题出来了,交通拥堵问题,流动人口管理问题,计划生育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上学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这些问题,本该在农民进城之前就考虑到,做好准备才对的,而不是想一出就是一出。出现了问题,再去解决,总显得捉襟见肘。好比一个中学校,要招生,要招多少生,招什么的生,那得在招生之前心里有数,有个标准,而不是,呼噜呼噜的,凡是小学毕业的,都可以入学,结果,老头也来了,挖煤的也来了,留守妇女也来了,原本只能容纳300人的校舍,却要支持3000人上课,最后只能是把标准定高,连劝带逼的让那些不太合格的生员退出。中国目前的某些政策即是如此。先前倡导农民进城,就是要树立一个国际形象,把中国“农业大国”、“农民大国”的帽子摘掉,结果农民都进城了,事儿来了,没法安置了,尤其是住房问题,很多矛盾都激化了,政府才出来解决。农业大国有什么不好?根本就是虚伪。正如一个农民觉得自己住在农村不好,是一样的虚伪。
高校扩招,提高大学生比例,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看看现在那些所谓的大学生,照99年以前的招生标准,那里边有很多人,连大学的门是什么样子都没资格看到,可是,现在呢,什么阿猫阿狗,能考个三分五分的,只要有钱,大学随便进。看看现在那些所谓的研究生,80%的素质都不及我们当年那些考上三流大学的同学。很多研究生,剥去他们外表那层强镀上去的金色皮,里边全是烂棉花,他们能研究什么呀?根本就是扫大街掏大粪挖黑煤的料!很多大学原本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可是,现在,都是奔着钱去的,招一个就能多收三五斗,好主意啊,生财有道呢!即便如此大的利润,全国高校目前的负债居然达到数千亿之巨,何其令人咋舌呀!收的钱都哪去了呢?正如地方政府圈地赶农民进城一样,卖地收入多丰厚呀,可是,卖地越多,财政赤字越大(现在是负债10多万亿),为什么呀?明白人都知道的!教育是百年大计的事,把教育商业化了,这是国家政策的一步错棋!不要什么都学美国的那一套好吗?!
还是点明了说吧,那么多钱,正当开去一部分,挥霍掉一部分,高官高管装走一部分。。。。。。
很多原本只配做男盗女娼的那些人,进大学熏了一下,一部分摇身变作阿猫阿狗状,一部分变身高级盗贼和天上人间的高级小姐,还有一部分找工作,连农民工都争不过,何其悲哉!大学生比例是提高了,而全民素质并未见得有多少提高。数量提高有何用?质量提高才硬道理!赶农民进城也是一样,农民数量理论上减少了,可是,质量方面,那些进城的农民还是农民的素质,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工作能力。
什么都要跟国际接轨,跟国际接轨真有那么好吗?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改革开放也好,入世也罢,其实都是冲着钱去的。要钱本质的推动下,一切都以钱为目的,唯利是图。文学界,科研界,多少年了,都不曾出过一个大师级别的人才。搞文学创作不是为了艺术,是为了稿费,为了销费,哗众取宠一如演艺圈;搞科研不是了科学,更勿论献身,是为了科研经费,为了一纸证书,为了涂脂抹粉装逼。
强行加速城镇化,让城市里充斥着这些个低素质的农民,加上那些个低素质的大学生,城市人的整体素质已经拉低了。多年前听说美国的煤矿工人都是大学生,现在,中国也做到了。这未尝不是一种讽刺!
有条件的允许一部分农民进城才是适当的,这些年采取的那些个措施已经是过犹不及了。
中国的政策一向是很强硬的,比如计划生育,最开始的时候,才不管你肚子里的孩子几个月了,一旦发现是超生,必如捆猪一般捆你到卫生院强行流产,之后逐渐人性化了,不强行流产了,但要强行罚款,一如你在大街上或广场上吐痰扔纸屑一样强行罚款。而且这些罚款者,看到你准备吐或扔的时候不会提醒你警告你,就瞪着眼珠子盯着你吐扔,一旦痰纸落地,才不管你吐的是痰还是唾沫,你扔的是废纸还是掉的美元(扫地的大妈是不认识美国钱的),一样照罚,收条也没有,装入自己腰包,你要是懂法律,要收条,罚款加倍,你还要吗?超生罚款也一样,知道你怀孕了先不管,你不说不人性吗,那等你生下来再说。不过,也有碰到刺儿头的,被人家揍个鼻青脸肿,就差被按着脑袋把人家吐的痰舔了的。所以呢,这两种职业也算作高危职业了,比之警察,危险程度可能少不到哪里去!(笑死!)
所以,搞强制一向是中国的特色,家长要强制孩子听话,不听话,那就是一通胖揍(在美国是不敢的);老师要强制学生完成作业,不完成,那就轻则罚站,重则罚钱,早以前是用戒尺、教鞭的,后来用的是飞镖(粉笔头),再后来干脆,钱来的实惠,掏钱吧;城管要强制办暂住证,不办的可以送你到沙河去劳改,然后遣送回家;开发商要强制拆迁,不迁的轻则可以弄个孤岛把你困起来,重则雇些个流氓地痞来打砸。。。。。。到底是谁赋予他们的这些个权力?!
地方政府要创收,要美化门面买车盖楼,要养活那些个编外的七大姑八大姨,正好借着国家搞活经济的大潮,借着与国际接轨的入世契机,借着提高城镇化率改革的风头,借着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鉴了西方的圈地运动经验,形成了有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圈地赶农进城运动。
日子怎么过?
各人有各人的过法,可以学习,但不能一刀切!
经济怎么搞?
各国有各国的搞法,可以借鉴,但不能搞强制!
强制,不顺民意,不合时宜,有违事物发展规律,有违道德伦理纲常!
揠苗助长式的搞经济,正如想通过揠鸭的脖子把鸭变成鹅一样胡来。
先斩后奏式的管国家,正如不戴套搞鸡得了性病才去就医一样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