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壮士断腕:减税和打压高房价


柴福洪
 
2012年的中国经济在世界上,虽然比前几年增速要慢,但仍然是一枝独秀,这本身就不合常理。而中国经济本身的结构就极不合理,经济转型压力还不够大,从中央企业到个体户,从房地产到农产业,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金融服务与地方政府的发展思路,从中央调控政策设计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处不存在迫切需要调整、改革的地方,为未来20-30年经济打下发展基础。
 
2012年是中国高层换届年,正是承上启下之年,必须做承上启下之事。旧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打破,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很难建立起来。全世界经济都不景气,我们为什么要打肿脸充胖子?维持高税负和高房价,给人民大众造成痛苦的繁荣?高税负和高房价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的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物和代表,它成全民之“敌”了。
 
因此,减税和打压房地产高价就成了中国经济未来20-30年经济发展的病灶,它是造成中国人民生活困难的罪魁祸首。
 
如果高税负和房地产高价这两个病灶不除,其他一系列的经济问题都无法动弹。高税负促成了中国高层政府改革的懒堕,高房价促成了中国经济中枢改革的懒堕,吃亏受苦的百姓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21世纪初的12年,中国人民生活“困难”程度不低于“文革”时期,只是“困难”的形式和内容变了,感觉不同而已。要说老百姓生活之痛,70年代只能说是外伤,有点痛但能忍受;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之痛,是内脏出了毛病,外面看不出,因为吃穿早有改善,是想 富之痛,升层之痛,发展之痛。
 
如果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看,比那时的年轻人的“困难”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多次进行过两代人的对比分析)。那时是没钱买东西,也没钱买,但能轻松地过日子,而且是绝大多数人都一样,没有感觉到穷。现在是看着东西没钱买,也没买不起,始终在负重中生活,甚至两代年轻人的体力对比中也能看出,大多数年轻人都是亚健康状态。当代年轻人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太重,以及社会压力、生存压力太大,工作节奏太快、无效劳动太多。而且,是在极少数有钱人炫富中望房兴叹、望富兴叹,望权兴叹。13.4亿人口中,起码有13.3亿人感觉自己是穷人,大众心理不平衡到了极点。
 
为了上述结论,本人在老家农村和北京、武汉等城乡随机作了非正式调查。最为典型的是北京市民,从接触到的调查对象中,市区的市民没一个人认为真正的北京老百姓是房地产的受益者,没有一个人凭自己的工资收入能买得起北京的商品房,北京的商品房全是外地富人在买,是他们炒高了北京房价。
 
如果减税,带来的直接效果有:
 
1、    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大吃大喝消费;
2、    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接着受到冲击的是公款旅游出国;
3、    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后面受到冲击的是公车私用消费;
4、    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再后受到冲击的是公共财政支出;
5、    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最后受到冲击的是收支法制问题。
 
要打压高房价,除普遍实行房产税外,只有打击炒房者;对拥有多套住房者,先是采用行政措施,让党员和公务员出售一套以上的商品房;再全面实行第二套房征房产税措施。如果这样打压房地高价,带来的直接效果有:
 
1、    不会出现大面积银行贷款损失;
2、    不会出现商品房大量积压;
3、    但会出现房价直线下降;
4、    开始激发无房户购买欲;
5、    房价一降就能解开高房价的死扣,泡沫消失。
 
    但必须公开说明政府的观点,不能因为房价降了,原来的购房人就要求开发商退款,"房闹"是不遵守市场规则的行为,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契约观念,要坚决反对.房价一降,税收一减,公共经济和私人经济都有可能向健康方向发展,目前的中国公共经济和私人经济都是带病运行,为了面子、数字好看,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高帽子自欺欺人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201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