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两会制造了很多话题,做媒体应该都很高兴,因为有很多题材可写有很多稿子可发。我对其中一类话题很感兴趣,那就是企业发展怎样走出现在的困境问题,大企业咱们不谈,因为它们船大,受大环境的影响太大,扯来扯去,扯不出啥东西来。我关系的是小企业,小型的、微型的企业,以前都可以称为个体户吧,现在基本上没有这么叫的了。
小微企业,是经济大海里的一叶叶小舟,小风小浪就能掀得人仰马翻,但是这个社会,大象太少,多的是蚂蚁,现在的经济形势,蚂蚁也好,小舟也好,都是很难生存的那种。现在有不少呼声,说中国的税负太重,企业担不起,个人担不起,其实小微企业更抗不住。
今年的两会关于减税的呼声也很高,但是国家减来减去,让人总觉得有远水解不了近渴之感,为啥呢?雷声大,落到下面的雨点少。小微企业,我觉得真要扶持发展,让他们健康成长,最后变得茁壮,我觉得有一点肯定免不了,那就是资金问题。
小微企业,都是缺钱的主儿,有钱就早是大老板了,没钱才小打小闹小扑腾。融资难和税负问题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两大瓶颈,但是解决起来,我觉得解决贷款的问题,是更能落实的。其实互联网产业上就有这样的例子,比如阿里小贷,流程简单,网上就可操作,最重要的是无需抵押、担保,我上网查了一下,找到一个新闻例子:重庆晚报报道,阿里巴巴在重庆设立的重庆小额贷款公司运行仅半年多,累积为超过20000家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为啥现在的各大银行不能跟互联网行业学学呢?贷款的手续不要那么复杂,不要担保、抵押、资质啥的设置那么多门槛,大企业是气粗,但是一旦玩完,银行都是百万、千万甚至更高级别的损失,而小微企业,不过需要的是一万、二万、三万、四万、五万而已,谁也不会为了三五万被银行追一辈子。
详细深入地探究了一下,发现其实银行有它的短板,就是它要借钱给小微企业,缺乏建立信任的渠道,缺乏了解小微企业的基础,就是说它的风险不可控,所以虽然在宣传上说要搞中小企业贷款、创业贷款……其实大都不靠谱,大都是编故事,说到底,都是在墙上画了门的轮廓,但是没装上门,即使装上了,门也是关着的。
但是阿里能搞起来,是因为他们有对客户了解的渠道,对风险可控,比如上面提到的阿里重庆小贷,它依托于阿里巴巴、淘宝网等平台庞大的电子商务数据库,将企业的电子商务经营数据映射为传统经营业态的折算公式和动态图景,建立了一套对贷款风险的控制机制。这套微贷技术有别于传统金融机构对于担保、抵押等信贷手段的要求,靠自己的数据、技术,创造了降低微小企业的融资门槛,使自己的风险可控。
这样看来,阿里小贷在金融创新上的尝试,有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在实践上已经很靠谱,就看以后能不能复制推广。银行业也应该尝试创造自己的小额贷款业务,因为这样做,能在帮助小微企业的同时,自己也更有的赚,还有个附加实惠,就是可以改变自己在小微企业群体中的形象—银行的大门也可以为中小企业开放。
谁让“微企贷款”更靠谱?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