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胀数据今晨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CPI和PPI继续下滑趋势,表明通胀压力短期降低。数据显示,中国CPI同比上升3.4%,符合市场预期,低于3月份的3.6%,PPI同比下滑0.7%,低于上个月0.4个百分点,也低于市场预期值-0.5%。
环比数据显示,CPI环比下滑0.1%,低于上月的0.2%,主要受到食品价格降低的推动。
这些指标表明,中国的通胀压力开始出现了一定的下降,综合各方面情况考虑,我们也认为近期的货币政策放松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同时,央行仍将使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为市场持续提供流动性。
事实上,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本流入的影响,从近期央行公布的外汇占款数据来看,中国的资本流入开始出现了一定的程度的放缓,如果需要完成全年14%的M2增长目标,我们之前的测算显示,央行需要在今年至少降低2-3次存款准备金率,每次的下调幅度为50个基点。
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的时点来看,由于本月贸易数据不佳,同时通胀压力减轻,因此本月下调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同时,由于未来的6-7月份公开市场的到期量较小,因此央行在第二季度底再次下调存准率的可能性也较大。
央行在昨天发布的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提到了“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综合考虑外汇流入、市场资金需求变动、短期特殊因素等情况,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顺序,在近期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后,未来放松手段也将需要更加倚赖存准率的调整。
同时,我们认为央行在年内降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近期的人民币利率互换价格走势也呈现出趋稳向上的走势,表明市场对于未来的降息预期开始明显下降。
当然,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转型经济体来说,通胀的压力并不可小觑。中国的劳动力等要素价格都在明显上升,与此同时,各种公用事业品价格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市场化改革,这些都将增加中国长期的结构性通胀压力。
通胀短期缓解本月降准可期 降息可能性为零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