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丑闻:自作孽的雅虎可活否?


  近日,雅虎CEO 斯科特•汤普森(Scott Thompson)被发现的学历造假事件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而雅虎当时负责审查CEO候选人的董事会成员帕蒂•哈特(Patti Hart)可能会因此离职而成为该事件的第一个牺牲品,更令业内震惊的是,据称,这位董事本身似乎也存在着学历造假的问题。笔者在此并无意探讨什么诚信和商业道德的问题,尽管这些也相当的重要,只是通过这一事件来反思曾经的互联网巨头雅虎为何会走到今天的这个尴尬的境地。

  不否认,雅虎一步一步走向颓势与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例如社交网络Facebook的崛起;谷歌在搜索市场的强势,但这些的因素影响再大也是外因,而作为雅虎本身的内因,才是决定雅虎的关键。

  

  业内知道,雅虎真正走下坡路还是始于2008年年初的那场微软对于雅虎的收购战,当时的雅虎CEO兼创始人雅虎杨致远因更多私人好恶(据称他很讨厌微软)的因素及谷歌承诺合作的诱惑下,回绝了当时微软高达446亿美元的报价,不幸的是,谷歌承诺的合作后因怕涉及到反垄断的调查,谷歌被迫放弃了。其实,现在回想起来,不得不说那是谷歌的一个相当聪明的市场策略(或者说是阴谋),因为它很清楚当时微软并购雅虎后对于自己造成的冲击,所以先是暗地提供资金支持雅虎反收购,同时许雅虎以美好的合作前景,不幸的是,雅虎当时的CEO杨致远真的就中招了。

  回望雅虎的衰落就是始于当年CEO兼创始人杨致远拒绝微软重金并购的非理性决定,而让雅虎面临两个对手的竞争

  谁也不知道如果当时雅虎被微软收购的今天会怎样?但对于投资者和股东来说,至少失去了利益最大化的机会,而作为职业经理人,这不是应该首先考虑的因素吗?况且从微软当时的战略看,其并购雅虎后也未必像业内(包括杨致远)所言的,会毁掉雅虎。相反,倒是并购的失败,激发微软发布了自己的全新的搜索Bing,雅虎无形中,又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所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杨致远后来的离职,证明了当时他的决定是多么的缺乏职业操守和判断,而他的继任者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上台后与微软在搜索达成的战略合作,更被看作是雅虎拒绝微软并购的补偿,毕竟通过那次并购,雅虎认清了在谷歌和微软之间谁才是真正的利益伙伴。不过,这位在业内被认为经常曝粗口的女强人上台后,除了与微软的战略合作外,在业务上的改革和创新,尤其是在面临Facebook竞争下的无为还是招致了业内及董事会的不满,最终也离开了雅虎,接下来的继任者,就是今天处在学历造假丑闻中的主角斯科特•汤普森。

  上任后的斯科特•汤普森也并未显示他对于拯救雅虎有什么高人之处(至少与前任卡罗尔•巴茨相比),唯一引起业内关注和反感的是竟然以专利诉Facebok的方式,同时表达了与微软在搜索战略合作上的不满,并有意再度投入谷歌的怀抱(例如传闻中的将广告及搜索业务的转让或者合作),这无疑导致后来的微软不惜以赔本的方式将自己从AOL购买的专利转售给Facebook以应对雅虎的讼诉及Facbook对于雅虎的反诉。这使得雅虎希望通过专利诉讼套现缓解雅虎颓势财务状况和市场表现的前景变得渺茫。同时,大规模的裁员及未来业务的关停并转,也在雅虎的内部招致了质疑和反感,尤其是此次学历造假的曝光,恐怕会令雅虎内部更加动荡,并直接影响雅虎走出颓势的士气。

  现任雅虎CEO 斯科特•汤普森的学历造假丑闻,反思的不仅是他自己,更是雅虎

  所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雅虎走到今天,除了前面所说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和对手的变化等这些雅虎不可控的因素外,重要的是自己,确切地说自己的管理层这些年屡屡的失误和不为,据称,此次学历丑闻背后牵扯到雅虎的相关高层不少,当Facebook已经路演即将IPO;谷歌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领域发力并取得一定成功之时,雅虎还陷于内部的争斗和丑闻之中,那雅虎的前景究竟会有多光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