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9个副局长”,社会应再宽容些


对“19个副局长”,社会应再宽容些

近几年,中国行政机关副职过多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笔者曾用“没有最多,只有更多”来形容副职泛滥,尤其是对负责“大部制”改革的发改委也始终拥有“1正10副”,且坚拒“自然减员”而颇有微辞,先后撰写《沾化15县长助理免13名,发改委怎么办?》、《发改委副主任又“十全十美”了》、《减少副职,部委应做表率》等博文对其讥讽。今年“两会”前夕,笔者再次提出《“大部制”改革四年无果,余下一年能成》的问题,希望引起高层关注。

而广东对“大部制”改革的一些做法,笔者也是始终关注,并且多数持支持态度,比如深圳市对工商、质检、药监、物价等部门职能的整合,博文《顺德减2/3机构,最大亮点是“党政联动》认为,顺德模式应该成为中国党政机关机构全面改革的样板。

还是有关先行先试的广东。今天《新京报》一篇题为《佛山大部制改革“副局扎堆”:一个局19个副局长》的文章,介绍了广东省佛山市“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副职过多现象,毫无悬念,网友对此表现出近乎一致的批评态度。

佛山大部制改革未撤一名官员 多数部门编制超标和众多网友一样,早在2009年深圳“大部制”改革出现“1正12副”问题时,笔者也曾发文《深圳拆庙不减住持,机构改革成“夹生饭”》,认为深圳机构改革不彻底。但此后通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的反思,令笔者幡然醒悟,发现“戊戌变法”的失败,根子在未能让慈禧太后的既得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大部制”改革其实也一样,要想改革顺利进行,首先就得确保官员的既得利益,否则他们就会集体抵制。以佛山市禅城区为例,此次“大部制”改革,将原先41个机构缩为16个,这对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还有25个机构正、副局长的安排,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且区级机构改革模式,也会影响到市级、省级乃至中央的机构改革,和该方案的批准者其实也都利益紧密相关。因此,该区就有了“不裁撤一个人,不降一个官”的改革原则,让副区长任局长,原来的局长、副局长分别成为新局的副局长和局务委员。

说实在的,我虽然支持他们的改革,但却非常反感他们弄出个“局务委员”称呼来,该称呼和“助理”一样,是《公务员法》里找不到的职务,但却享受着副职的待遇,笔者多年前还曾调侃《副职如妻妾,助理如丫鬟》,现在又多了个“局务委员”,恐怕都是给社会舆论逼出来的。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对“19个副局长”现象,社会应再宽容些。因为这是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即使副职多得令人乍舌,但毕竟是前进中的问题,比不改革仍然要强出万倍。笔者以为,如果该方案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今后通过退休、调离、离职、退职、“双规”等方式实现“自然减员”,领导数量必将持续下降,达到机构和官员“双裁减”的目的,最终实现“大部制”改革制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