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六艺”学习,大约在孔子30岁左右。他曾自称“三十而立”(《为政》)。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秦伯》);“不学礼,无以立”(《季氏》);“不知礼,无所立也。”(《尧日》)可见,“立”的内容是“礼”,既然是“30而立”,那么他30岁时无疑已掌握了以礼乐为核心的“六艺”,应该说已具备进入贵族社会的全部本领了。因此,鲁昭公、孟僖子等也都很欣赏他。但是当时公室早就成了空架子,身为一国之君的鲁昭公也没有用人的实权。孔子曾感慨:“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季氏》)鲁国有势力的三家大夫,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是鲁桓公支裔,世称“三桓”。三桓分掌鲁国军事和财政,“三分公室”。其中季孙氏实力最强,是鲁国的首席执政,进退人物,上下其手,权倾一时。也许是为了取得季孙氏的保举,孔子曾给季孙氏当过家巨。《孟子·万章下)说:“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史记》说:“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季氏史即委吏,掌管委藏工作,即后之司仓氏、司庚氏,掌保管、出纳;司职吏即乘田,掌管田作畜牧之事。孔子多才多艺,才能全面,将两件事做得很出色:管财务则账目清楚(“会计当”),收以平衡(“料量平”)。管田蓄则六畜兴旺,一把好干才!这无疑给季氏留下了好印象。
三十 而立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