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我设限


   《男人帮》的顾小白说了一句话有点意思,那就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逼到份上,发现自己能做很多事情,原来以为自己不能吃苦,只能做一些事情,现在发现很多事情都能做”,这是在其受到你女朋友拍广告后竭力尝试提升自己时的话语,电视总是会在冲突的情节中放出一两点感想,借此产生一点共鸣,不过很多事情就是那样,很多常识性的东西,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在局中或者说在迷茫中时往往不太容易看清,因此有些时候真的需要佛家的“当头棒喝”,让人产生醍醐灌顶的感觉,进而不断地去想,去感悟和体验,从而获得对这些常识性话语的深切感知,进而让这些感知融入个人的思维和行动中,对思想、行动产生影响,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不自我设限是一个很重要的认知,因为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增加,人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自我设限,即可能是主观上的经验借鉴,也可能是潜意识的经验局限,会受到经验的影响,当然绝不是经验的不重要,对于自然科学或者接近自然科学的而言,观察和实验是获得认知的重要手段,经验也就是科学意义上的知识,是可以直接进行重复使用的,但对于社会科学和其他非自然科学而言,经验里面所包含的经过证明的“正确信息”对目标问题的有效解决的作用却不可以任意放大,因为这些经验,这些成功的案例后面需要考虑的背景因素太多,而且此时的背景因素与彼时的背景因素已经有了较大不同,因此很难直接借鉴。如果是在同样的背景下,在接近的时间周期内,经验也许会发现作用,但是在很多的情况下,有些因素已经发生了改变,已经不具备可比性,因此经验的应用必须小心。经验是一种相对客观上的自我设限,这种设限可以通过主观上的突围而逐步打破,想佛教说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跳出具体的经验的约束,在更大的层面上,更大的范围内来经验、问题发生的背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则可以避免这种相对由客观主导的思维受限。

  还是一种相对的自我设限则来自于心灵的受限,对于初生的婴儿而言,它具有童真的眼睛和全然接受的思想,因其一无所有,所以具备了全然接受的力量,而在逐步的成长中,在遭受到错误、挫折的打击之后,个人的心智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开始认识到不足,开始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错误认识,如上面所言,在自然领域,这样的认识无疑是可取的,但是在其他方面,这样的认知容易造成自我的压缩,进而导致自信心和进取心的萎缩,生活逐步陷入萎靡的状态之中,这是不足取的,当然强调打破自我设限,也不应转化为另一个极端,就是主观上的唯心主义,认为什么都可以做,打破自我设限,首先是把思维中的墙打破,不要让思维中的墙影响了思维的前进,然后在加上全然接受的力量,这样的心态便于对事物产生相对客观的看法,从而可以获得相对全面的认知,从而便于找到正确快速的处理方法。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不自我设限,打破思维里面的墙,这是进行任何行动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产生正确的行动,而正确的行动才可能导致正确的结果,因此在面临复杂问题的时刻,在做出决策之前,要首先考虑自己的思维是否有盲点,是否有思维的墙影响了前进的步伐,先拆墙,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