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名嘴崔永元在博客中,把中国当下知识分子分成三类:一类叫拍案而起;一类叫洁身自好;第三类叫随波逐流。从历史角度看,最需要的是拍案而起的知识分子。 崔永元说,现在中国的知识分子,能做到洁身自好就相当不错了。哪一次商业炒作,哪一次对消费者、读者、公众的欺骗,后头没有学者、科学家甚至院士帮忙?哪一次没有? 崔永元的感慨与批判得到了网民的高度认同。因为在很久以来,民众在社会道德沦丧的愤慨之余,就把教授称作“叫兽”,把专家称作“砖家”,并敦促那些给当初受人信任,后来被人唾弃的争议品牌代言的明星正式向民众道歉。 其实不仅是民间以及传媒业中的公众人物,就连学者群体自身都难以保持独立与自信,而纷纷朝利益集团低头。 贾春宝把崔永元的那种现象叫做“被阉割了的学术精神”。 其实任何学者和思想者,都是带有寄生性的,不单纯是天性如此,也是为了自我保护所必须的生存策略。至少学术和思想都是软性的东西,都不是可以直接跟外部力量抗衡的。 任何一个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都是可以救人,同时也可以害人的。思想与立场本身亦无对错,就如刀枪、药品本身没有善恶一样。但那些东西确实不能断言就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那些为食品药品代言的明星与公众人物,谁会想到企业本身或者是产品原料本身有毛病?个人与企业机构相比,企业机构与媒体舆论相比,舆论跟政治环境相比,政治与执政者的力量与倾向性相比,原本就都是相对弱势的。 弱势者与强势者相抗衡,无疑是以卵击石,螳臂挡车的行为。 只有立场坚定才是成熟的标志。如果别人在风光的时候,就拼命往人家身边靠;等到人家失势了,就拼命把自己摘清楚,跟对方划清界限,脱离干系。那么如此墙头草或者是水边芦苇式的势利小人,即使是被媒体舆论和民众的压力所迫,定会让世人唾弃的。 知识分子的道德沦陷,以及成为利益集团的附庸甚至帮凶,并不是知识分子本身的悲哀,而是整个社会环境所形成的生存机制所造成的。 当舆论环境把立场分出了正确与错误,把正确的捧上天,把错误的进行封杀,甚至株连N族,那么就会形成压抑感。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时代到满清,甚至到文化大革命,都一直没有停止过,那种因言获罪的,那些由于与“主旋律”相悖而遭遇封杀的,早已经屡见不鲜了。 学者与知识分子或者是在帮忙,或者是在帮闲。 帮忙的主要在工作与事业之中,帮闲的主要在生活和情感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在帮别人在做事,关键是你是否会好心帮倒忙,核心即使看你帮的是谁,是否靠得住了。 每个人都在找靠山,让自己活得更洒脱;每个机构也在找靠山,让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更加无忧;即使是国家都在彼此找靠山,被别人欺负与受到威胁的时候,可以聊以自保,此为“盟友”。 正所谓只有暂时的利益,没有永远的联盟。没有任何联盟是可以长久的。 生命是一个过程,不是可以任意被引爆的点。为了保存实力而适当地“随波逐流”,也是一种生存状态。所以,必要时候的随波逐流,是一种生存智慧。 但我们的那些公众人物,却要承受难以想象的压力,因为越是那种意见领袖类型的人,就越容易形成影响力,当自己所依傍的力量成为非主流,就不仅会让别人说自己幼稚,而且要承担跟自己相关的人受到伤害所形成的罪责,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的。 我们不能由于学者或者知识分子没有做到跟民众共进退,就对其极尽批判之能事,为其施加压力到令人窒息的程度。我们更不能由于自身的利益受到伤害,就对别人张口骂娘,还给自己冠以为民除害的光环。 任何人,只要是还对现实环境有所忌惮,就不会轻易拍案而起,只要没有力量洁身自好,就只有随波逐流,这之间本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鸿沟。 试想,自己设身处地地到了那个阶段,未必会比人家做的好。 当然,知识分子是需要有尊严和骨气的,也只有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才是真正值得仰慕的人格。虽然未必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至少能做到的人,总是会得到世人的仰慕。 贾春宝 2012年4月26日星期四 电话:13269258122,(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