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三周上涨后,A股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增强,但由于短期市场有因超买调整的压力,周末也没有实质性的新利好出台,加上创业板退市制度5月起将推行导致小盘股大幅下跌,上证指数今天下跌18.27点,跌幅为0.76%,沪市成交量放大至1094亿元。创业板综指则大跌5.24%,中小企业板指数下跌1.74%,跌幅明显大于上证指数。
就全球而言,美国的纳斯达克是唯一成功的创业板,事实上纳斯达克由于较多的公司成长为大公司,已经成为美国的主板市场之一。中国在发展创业板上有些急功近利,创业板设立之初,由于“三高”发行,设立之初就先天不一方面,大盘股业绩增长稳定,但市盈率持续下滑;另一方面,小盘股动辄以100倍的市盈率IPO,再遭市场恶炒,最后由一批批小散户的亏损实现估值的回归。反观美国、香港等成熟的资本市场,小盘股由于经营风险大,在估值上并没有明显的溢价。
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出台,虽然加大了估值较高的创业板与中小板企业股价下跌的压力,但总体上是A股市场的长期利好。小盘股估值泡沫的萎缩,是降低新股发行市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而新股发行市盈率的下调,可改善A股市场的资金面。同时,在市场对绩差股、重组股和高估值的小盘股的炒作热情下降后,将增强大盘蓝筹股的相对投资价值,在投资环境改善后,长期机构资金(QFII、养老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的入市速度也会加快。
从目前来看,似乎在A股未来恢复性上涨的情况下,仍将是小盘股唱主角。不过目前中小板上市公司未来增加的流通股接近于目前流通股的100%,而创业板接近于200%,因此小盘股估值未必会重新膨胀。但大盘股似乎看不到足够多的资金来推动。其实QFII新增的500亿美元的新增额度,按最近一季度QFII的审批速度,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可到位。而银行理财资金也可能成为推动大盘股行情的主力之一。
《北京商报》今天报道称,在日前举行的一个小型论坛上,多家银行对高风险、高收益的股市投资表示出兴趣。某城商行更明确提出,今年以来,随着资金面的日渐宽松,股市已经不存在明显下跌的动力,而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中长期的产品,纷纷面临投向和收益区间较窄的问题,无论在银行端还是客户端,拓宽投向的需求非常强劲。把银行理财资金这汪巨大的活水引入目前资金需求大、风险比较低的股市未尝不是中国金融业较佳的选择。此外,理财资金进入股市也将给未来实现混业经营做好重要的铺垫,也有利于银行实现转型以及扩宽客户源的需求。
1、2011年的两次上涨行情,涨幅均未达到前期跌幅的50%,并且新的下跌行情将上涨行情全部“吞蚀”,上涨周期也远远短于前期下跌周期。但今年3月开始的下跌行情,下跌时间仅为4周,2132点以来的上涨则持续了7周,下跌未创新低。这是熊市结束的明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