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城、中轴线、黄金岸线三管齐下重启“东进”


  最近,广州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提交了《关于打造珠江黄金岸线,进一步推动广州产业转型升级和国际大都市建设上新台阶的议案》及其实施方案。这在个方案中,最大的亮点无外乎广州国际金融城、第三条城市中轴线和珠江黄金岸线三大规划理念,由此,可使一度冷却了的“东进”之路走得更远、更坚实。

  值得关注的是,珠江黄金岸线整个项目的打造是与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国际大都市联系起来考虑的。产业转型升级是广东省、广州市“十二五”规划的主题,金融城等项目凸现了强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也促使广州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功能有所加强;国际大都市是上世纪90年代初广州提出的设想,几经变迁,近年转化为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的发展方向,而“东进、南拓、北优、西联”以及“中调”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方针之中,“东进”是广州城市空间布局发生重大变迁的第一步,但近年在“西联”的“广佛同城化”;“南拓”的“亚运城”、“南沙开发”;“北优”的“新白云机场建设”等的迅猛发展下,略有逊色。

  这次方案的公布,再次响起向国际大都市目标发起冲锋的号角。具体来说,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直接面对广州现代服务业中的短板。广州现代服务业各种业态中,区域金融中心功能受到港深的制约较大,有实力、缺优势。广州前有发展期货市场为重点,后拟发展地方债和企业债市场以及科技银行等设想,都没有重大突破,缺乏大银行总部、缺乏金融新型衍生品的发行权等等都是不利条件。现在,继打造“金融一条街”规划出台后,又出台打造“国际金融城”规划,显示了大力发展金融业的决心。与国际化大都市定位目标相适应,广州应该以全国性和国际化的着力点来提升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地位,并争取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占据先机。国际金融城分东区、西区,建议由政府规划,市场选择来决定开发时序。

  第三条城市中轴线是城市建设和“东进”重启的重大标志。可以回顾,正是第二条城市中轴线的逐渐形成,才有了东部新城市中心的完成,也是“东进”初获成功的重要标志。在“东进”的发展轴上,学术界和地产界有争论,是将“火炉山、凤凰山-科韵路-海珠生态城、大学城一线”作为第三条城市中轴线呢,还是在萝岗、新塘一带去发掘新城市中心?即使在现在设想的轴线上,是否延伸到亚运城或广州新城,甚或延伸到南沙,也是有不同意见的。但既然政府采纳了“第三条城市中轴线”的发展理念,将可能使“东进”与“南拓”形成某种程度上的交汇。可以想象,一批城市建设将依此而展开。但希望与已经建设的两条中轴线有所区分,形成自己的特色,加强“生态、文化、科技、山水、田园”等要素的组织。

  珠江黄金岸线虽然也是整个项目的称呼,但狭义上讲,主要是岸线建设;再狭义一点,主要是黄埔区及与天河、海珠交汇部分的岸线建设。几年前,黄埔区提出建设“临港CBD”,拟以商务区的新型城市形态改变原先工业区、港口区的形象。笔者参与了有关调研,后来又参与了滨江新城的论证。感觉上,黄埔区的全面改造可能是“东进”步伐中最重要的一步。黄埔区从传统产业区向现代产业区和新型城区的转型,多少体现了广州产业转型、城市升华的新动向,多少避免了在新型的天河区与萝岗区之间夹着个传统的黄埔区的尴尬。其中,关键是黄埔港的再造。按照设想,黄埔旧港将转身变为游轮或渡轮码头,一旦把货运功能迁离,整个黄埔区不再是货柜车挡道,整体形象将大为改善。而珠江岸线如果舒展开来,发展文化、公共建筑或绿化、公共场所,就有可能避免滨江路大搞房地产的歧途。也许从鱼珠片区的改造可以豹窥整个岸线改造的前景。

  虽然这个方案值得关注之处颇多,但“全面重启‘东进’,重点在黄埔”仍给人以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