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倡导理性投资以后,深沪股市似乎有机会重演2004-2005年的投资逻辑。然而,在中国倡导价值投资理念是存在诸多挑战:一方面,市场仍沉迷于概念性炒作和主题投资逻辑,对投机炒作习以为常;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亦未能忠实于为投资者创造价值,以融资为导向的市场定位抹杀了长期投资的优势。
毫无疑问,当前,在中国倡导价值投资仍是步履维艰,嘲笑者众,应和者寡;质疑者众,跟随者寡。然而,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向上的。从历史纵向和国际市场的横向比较来看,只要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地方,价值投资就能够适用。而资本市场成熟与否,并不是价值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
市场先生的最大贡献,是让价格会时不时脱离价值中枢,出现明显高估和低估的价格。所以,价值投资者恰当地借助了“市场先生”恐慌和乐观的情绪,选择在悲观情绪浓厚的熊市买入,在乐观情绪释放的牛市卖出。这就是价值投资的基本方法。
价值投资者能够成功的关键,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充分发挥了市场先生的作用。简而言之,价值低估的并不是价值投资者买股的充分条件。让价值投资者买入一家公司股票的充分条件是什么呢?是必须买入一家能够持续盈利的优质公司。当然,前提是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公司创造价值。
巴菲特的搭档芒格说过,“窍门就在于买进那些优质企业。”持有一家企业40年,如果每年资本回报率分别是6%和18%,二者复利计算后的收益可谓是天壤之别。如果企业不能持续赚钱,那么,即使买入的价格足够便宜,最终获得的长期投资收益亦很难保证;如果买入了一家质地很好的公司,那么,即使价格稍微贵点,或者价格适当溢价也是可以通过时间来熨平的。关键是投资标的物是否能够实现业绩的平稳或高速增长。当然,如果能够买到更具有安全边际的投资品就最好不过了。但价格是否低估最终是第二位考虑的,首选仍是公司的质量和成长性。
回头来看,目前的A股上市公司,由于对经济放缓及货币信贷环境的担忧,导致市场处于低迷期,蓝筹价格普遍偏低。相比2007年来看,当下的市场真是满地黄金。但是,多数投资者更为认同消费股的高估值和所谓防御性板块的安全性,并预期蓝筹股将是经济增速放缓格局下的熊股。
当下,市场先生不看好蓝筹股,给了非常低的价格。作为价值投资者显然应该逐步买入蓝筹股,价格越低越买。需要强调的是,当下买入蓝筹股,并不意味着市场立马走出牛市行情,并不意味着你在一年之内能够赚大钱。在很多情况下,投资并不追求短期收益。更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看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那就更不要买蓝筹股了,因为如果成长性欠佳,买价再低亦未必有好收益。
显然,市场当前仍难以形成一致性的乐观认知,导致蓝筹股或仍要低迷一段时间。但市场先生的情绪是多变的,今天的悲观情绪未必不会在明天扭转过来。投资者无需去预测市场先生何时恢复好心情,但中国经济迟早会跟随世界经济一起走出次贷危机后的烂泥坑。因为,人类历史都是波浪式前进,即使踏不准每个经济波动和股市的波动,也没必要过于担心明天就是《2012》电影里出现的大崩溃。
所以,价值投资成功需要另外一个因素来支持,那就是信念。怀着坚持的信念和耐心,才是实现价值投资能否成功的第三个因素。放弃对短期收益的迷恋,而转为一个长期的价值投资者,追求更为确定的收益,这是需要耐心的。
站在市场先生的对立面
评论
编辑推荐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