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非倒不可?


  市场风声鹤唳,房价动辄腰斩的“恶耗”频传,其真实性虽饱受争议,却不可避免的加深消费者观望心态,如此一来,便把经常在媒体上“被出售”、坚持不降价的绿城,推上风口浪尖!

  ●非常时期优劣之分已产生质变

  事实上,最近的确有不少人忧心忡忡的问我,为何不少人似乎在看绿城的笑话,而我也曾在几次演讲场合斩钉截铁、信誓旦旦的指出:绿城非倒不可!他甚至有所质疑的表示,绿城是注重品牌与品质的开发商,如果连绿城都倒闭了,似不符合“优胜劣汰”的规律,也是对房地产发展的极大讽刺。

  在我看来这样的观点见仁见智。首先我们的房地产正处在“走市场化”的非常时期,最清楚的体现是中央念兹在兹的“打击投机、投资”,而一个没有投机、投资的商品领域,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

  其次,孰优孰劣的分野?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解读,以现况观之,有充足的现金流过冬或认清现实环境,调整销售策略,降价争取资金回笼者,方能以“优”名之。

  其实我非常欣赏绿城对品质的执着,而且差点成为它的客户,因此我深知绿城成也品质,败也品质。在买气畅旺时期,绿城凭藉高端房之过硬品质,往往比周遭楼盘价高二~三成仍能完销。惟在“限购”面前,愈是高端处境愈是难堪,因为这是“人为清场”的政策力量,与市场及品质几乎不发生关系!即使一向“高开高走”的「星河湾」也不得不向调控臣服,以高额折扣并全额补贴已购客户,力图“稳住军心”。

  ●马云是项庄,宋卫平拒作沛公

  绿城最大的问题是作为具备指标意义之知名房企,其一举一动总是倍受关注,但绿城所作所为,似乎总是站在调控目标的“对立面”!尤其在它传出财务危机之后,掌门人宋卫平所规划的“三步走”政策在市场广为流传——尽力卖房、腾挪项目和退出房地产市场。闻者均感悲壮与不舍,甚至身为同乡的马云带头表示,愿意号召员工购房以解绿城财务之危,然而最后却仅仅成交个位数便草草收场,令人莫名其妙。

  事后“江湖传言”马云“项庄舞剑”,明为解围,实则是乘人之危达到砍价目的,而宋卫平坚守价位底线,拒绝降格抛售,于是最终破局。

  ●一时胜败乃兵家常事

  但这显然并非聪明做法。大体来说,理智的开发商对于利润的要求会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基本分为几个档次,最理想是300~500%甚至以上的暴利→100~300%的丰利,→30~50%的微利,→0~20%保本,→-10~-30%甚至以下则是保命。景气好是“小赚即赔”,景气差时“小赔即赚”,商场本就是输输赢赢最后算总账,而没有“每一把都得赢”这回事。宋卫平可以不服输,可以跌倒了再爬起来,但不可逆市场操作,毕竟绿城的财务状况已摊在眼下,如今坚持不降价还大张旗鼓以“佣金上不封顶”的重赏策略,招聘、邀集金牌经纪人为其销售绿城之房产。这些做法看似没有什么多大问题,却忽略了消费者感受——你原本可以降价方式反馈消费者的,然而你却宁愿将房价当中的可观部分提供予中介人员,也不肖降价让利给购房者!

  ●宁予中介,不予客户

  虽然潘石屹也是这样卖办公楼,但他至少采取内部操盘的作法,低调而无人知道,且以带租约销售,一年只收十个月租金的障眼法掩人耳目。绿城则是在已经传出资金链紧绷,许多人有如豺狼,抱着“抄底”心情,在一旁等候之际,犹敲锣打鼓,唯恐天下不知的招聘“金牌经纪人”令人吃惊,其“宁予中介,不予客户”的销售策略,事实上,在消费者看来,你绿城还是降价了,只是得到好处不是我罢了,这与绿城所强调“因为高品质所以不能降价”的说法,明显存在落差与悖离,怎么可能不引起目标客户反感,乃至拒绝购买呢?

  无论如何,绿城正在走“命悬一线”的险棋,或许坚持不降价得以确保、提高财团整体收购的谈判筹码,或许坚持不降价可以等到本已迟来的春天,谁知道呢?我们只能祝福绿城,并等待时间给出的最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