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以来,许多人对仓颉造字持怀疑态度,认为仓颉造字是“凭臆之说”,将仓颉造字视为神话。今天,如果我们拂去那些神话的薄雾,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许多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先说“造字”,造字绝不是制造,不能与制作一件物品相比。它首先是一种思维活动,既不能一次完成,又不能孤立地脱离自然、人类社会和各种事物。我国的汉字具有表意性,它是由象形发展变化而来的,不同于其他音素文字。所以,我们可以将仓颉“造字”理解为荟集、整理、完善和创新。
至于“仓颉四目”、“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则既有神化仓颉的一面,又有赞颂“仓颉作书”的一面。试想,仓颉为中国文字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后世自然会把他看得很伟大很神圣,所以才会出现“仓颉四目”。中国自古是农业国,企盼丰收是每个人的愿望,“仓颉作书”天雨粟正是反映了人们的这种喜悦心情;鬼夜哭则是强调人类有了文字,迈向文明,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
荟集、整理、完善和创新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