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孔子说的也就是如果仅仅依据或者以自己之利而行事,必然就会引来怨恨。而引来怨恨的结果呢?自然会损害到自身,结果同样是利益受损。如果要获得真正的利,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利有所限制,否则最终受损的仍然是逐利者本身。“德”和“利”不是矛盾的。归根竭底,有德和无德是还是一个智慧问题。道德本身就是智慧,你要得到最大的利吗? 请先抑制自己的欲。这就是孔子要告诉我们的。
这一章孔子讲到“仁”了吗?已经讲到了,“仁”的前提就是将别人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如果你不喜欢,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否则别人就会将同样的东西强加给你。你一味的求利,你以为你占了多大的便宜,你在那里乐的时候,最好小心点,因为千万双眼睛在看着你,千万个人恨不得吃了你,这样的日子,“乐”又何在呢?你的日子真的就能过的舒坦吗?如果你能这么想,也就离“仁”不远了,因为这个就是“仁”这个概念最重要的一部份。但是这样就是“仁”的全部吗?不是全部,也差不多。还有其它的吗?既然不能完全的唯利是图,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那就要让出来一部份给别人,也许你得到的回报会更多些。所以下一章讲的就是“让”。
【参考译文】
孔子说:如果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利”,那么就必然会招致怨恨。
是“仁”的全部吗?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