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引垅作机七铧犁”的发明人——黑龙江通河县离休干部王福元



    王福元,祖籍山东龙口北涧村人。1929年7月9日生于辽宁省复县李官庄村,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任黑龙江省通河县第五厂营业员。1948年3月任通河县三站区政府材料助理、区政府秘书,1951年调通河县浓河区委任宣传委员、副书记。1954年去佳木斯农机校学习,结业后任桦川县农机站机耕队队长,1956年任拜泉县农机站站长,1964年调通河县农机局局长,1977年任通河县林业局副局长、局长,1985年任通河县农委副主任,1989年离休,享受副处级待遇。

经过王福元设计改革后的七铧犁

     主持发明了机引垅作机七铧犁成为王福元一生的亮点。

    1956年初,王福元调任黑龙江省拜泉县农机站站长,当时我们国家机械生产落后,尤其是农业机械的生产几近空白,所使用的农业机械全部是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口,而且全部是平作机具,仅限于平播小麦和亚麻,而对大面积的农作物如高粱、玉米、大豆、谷子等需要垅作的农作物,就无能为力了。

    拜泉县地处松嫩平原中部,可耕地面积达六万公顷之多,是国家在北大荒的重点开发地区,但是当时的农业劳动力不足10万人。加之农机设备的落后,作业效率极低,因此上缴国家的粮食少,品种少,而且自负盈亏的农机站也一直处于连年的亏损之中。人心浮动,工作压力大是当时的现状。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王福元带着农机站的技术人员反复研究认为,只有解决了拖拉机“垅作”问题,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如果大量的农机设备只能平播小麦和亚麻,而不能承担起农民千百年来惯用的垅作方法去配合农民的增产增收,我们国家的农机站也就没有出路。

    经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由王福元主持设计的机引垅作机七铧犁终于研制成功了。扶垄、破垄、播种、施肥、合垄和平压整个作业一次完成,一个班次可播种百亩大豆高粱等垄作物,不仅解决了农作物多样化的问题,也大大提高了产量,同时也使拖拉机的利用率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主任邓子恢给王福元的信.

    1957年10月,由王福元发明的机引垅作机七铧犁被送到了北京中国农业展览会进行了为期42天的展出。

    展出期间,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全国各地的代表10万余人参观学习,机引垅作机七铧犁一时间轰动全国。一位前来参观的苏联专家用惊奇的目光前前后后的大量着这架农具,然后竖起大拇指说:“中国人了不起。”

     这次展会期间,王福元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邓子恢对王福元的发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亲笔回信给予褒奖。

黑龙江省政府给王福元的奖状.

1958年2月5日,为了表彰王福元在1957年中“创造新农具,具有显著成绩”的功劳,黑龙江省政府于为其颁发了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