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起源:崔长林老师的《请唯物或唯心主义者们接招儿——世界由原理说了算的证明》
【序二】解读来自崔老师对《对辩证的态度》的评论。
【序三】此文也不忘感谢陈嘉珉老师的“挑拨”。
【序四】崔老师的大奖我是拿定了。
【说明】黑色字体是崔老师原话。
崔老师的理论“制造”了奴隶社会。一大批奴隶被一大批和一大串奴隶主主宰着。文中列举了很多哲学概念,把它们串联起来,“组成”了崔老师的“绝对论”。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概念:上帝显然是不存在的;意识是人对物质的主观看法,是物质在人脑的影像,也就是崔老师指出的“意识是人脑的一种机能(马克思语)”;时间包括空间都是主观的概念;物质是客观实在的物;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客观的;规律是人对客观规律主观的总结(分为客观规律和主观认知的确认的规律);宇宙大爆炸从全空间来说是无限空间对物质的革命,从局部来说是物质与其存在于其中的空间之间或者说物质运动对周边环境(即:空间)的相互作用或者说是能量交换;相对空间也可以理解成物质及其拥有的或者存在于其中的空间;绝对空间就是人类暂时无法探测到边际的那一部分,也就是无法找到具体联系的人类已知的以外的空间,文中的概念大概就这么多。作为科学的力学,也属于哲学之外的“一般”科学,不作详述。
很好,首先感谢您的批判。可以想见,张先生对哲学的研究比较深,非一般人可以有思辨,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不过有一点,我的文章或我的理论张先生可能没读很多,所以也就觉得我的上述文字,似乎有不尽全面之虞。其实,我的上述文章,只是取了我的理论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的理论的全部可以用下述简单的语言来描述:上帝是意识的奴隶——意识到有,意识不到没有;意识是时间的奴隶——“意识是人脑的一种机能(马克思语)”,是自然、生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时间是物质的奴隶——无论是实时间还是虚时间均伴随具象物质生死;物质是运动的奴隶——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上、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质;运动是规律的奴隶——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规律是机制、原理的奴隶——规律均表达物质运动机制、原理;原理是空间的奴隶——万般原理,描述空间;空间分相对空间和绝对空间,相对空间指物质分布;绝对空间指物质尚未产生的空间——可理解为被抽调了一切物质的空间;绝对空间创造绝对物质——绝对物质指现代力学、天体力学原理均在它那里失效的物质形式——其层次比尚未发生大爆炸的那个起点还要高。如果您能了解了我的理论的全部,或许您的上述评论就该修改了。
崔老师的“绝对论”是混淆了哲学(这里是指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同)与客观(物质)之间的关系。您所说的“理”就是指:客观规律。在这一点上,不仅马克思而且任何人都无法否定。但是,崔老师“偷换”了概念,把客观的规律和哲学人为的放在一个“篮子”里——平等看待或者可以相互替代或者相互演化。哲学是人类对世界的根本看法的思想或者说精神的“东西 ”——不存在的,而客观规律是物质本身所天生拥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崔老师认定所谓的“绝对论”正确无误的错误根源。哲学是属于宇宙中“人类”的认识论部分,客观规律性与哲学并没有关系。试想:如果没有人类,或者说人类只是宇宙的一个或者一种(也许是极其微小)的代表而已,也就是说,哲学只是人类对其生存的空间以及其已知的空间部分和对人类自己的时下最根本、最科学、最正确的看法。同时,马克思也指出:哲学是发展着的科学,与客观一起发展着的,与客观不同的是哲学也就是人的对客观的认识同时具有相对稳定性。之所以,哲学它不是“绝对时刻运动着“的,就是因为它属于“认识”的范畴,并不是客观的规律、原理、机制之类的对物质(没有脱离物质灵魂范围)的那一部分,而是已经脱离物质“不在现场”的人类完全自我“拥有”的对客观事物能够给予相对或者“相对绝对”——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准确的认知的说明(思想成果)——它是理论的“东西”——客观不存在的。
我的理论的全名叫“绝对论”。研究发现,相对是绝对的奴隶,没有绝对就没有相对,一切相对均建立在绝对的基础上。绝对无的空间及绝对空间是绝对的绝对,因为其本质是“说你都没有,什么都不是”,所以不需要产生。世界上只有绝对空间不需要产生,就因为它是无。无的东西还需要“产生”吗?当然不需要,但它却创造了包括上帝、物质、原理在内的一切客观虚在和客观实在——上述是对“无中”为什么会“生有”的诠释。
崔老师之所以会产生“绝对论”主要是因为他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行为看成是绝对正确的,而确认为“绝对”理论,这当然是绝对的了,我们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客观肯定是要认识的吗。其根源是把客观的“东西”——崔老师所谓的原理、机制等和主观的人类认识的成果——哲学,人为的“扯”到一起去了——把它们归为同类。这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批评唯心主义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方法(逻辑)出了问题”。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哲学并不存在“新旧”之分,它就是对人类自己(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对世界的根本看法,而且马克思主义已经把自己看成是了“绝对的、永恒的”正确的了,因为它是随着客观的发展而发展着的,只不过作为一个理论、一种人类对客观的认识的结果,它具有相对稳定性,除此之外都不能称为哲学,更不能有新旧、好坏之分。
你还拿一些过去的、传统的观点来批判独一无二的新哲学、新原理,有隔山买牛之虞。
如果您想加入,请拿出自己的观点来,如果您真的能批判到点子上,我有大奖。可惜,包括陈嘉珉在内,还没有一位。本人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对家。
没有对家,自己就是最好的对家;没有对家,就是有无限大的对家,也就是说不需要对家,因为本身就是错误的。崔老师把客观的实(存)在的“物质及其属性”说成是“理论”的“东西”,并自诩为:“新哲学”,其实是隔空对接,没有电流,没有血液,死的理论而已。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中涉及到的人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