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结合乃大势所趋!


——亚洲国际第一品牌决策者会议策划集团李庆星先生应邀参加中国会展领袖论坛
 
201202月15日9:32    国际会展经济·现场采访   我要评论(0)
 
决策者会议集团董事长李庆星先生应邀参加2012年2月15日中国会展杂志社联合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在上海浦东共同举办的“2012中国会展领袖论坛”。本届论坛主题为:“新形势•新趋势”。
 
李庆星先生从事会议行业10余年,一直是会议行业的先行者,他成立的决策者会议策划集团(CDMC EVENTS)更是海内外会议行业内最具专业度的顶级企业。集团在中国上海、北京、新加坡拥有5个分公司,每年主办40余个国际品牌会议,会议主题覆盖了全球七大重要行业领域,并屡次获得国内外的业绩殊荣。他对中国会议行业的演变发展、运营实践和总体趋势具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此次我们专程在论坛现场采访到李庆星先生。
 
 
1.         记者: 李庆星先生,您好!此次被邀请参加中国会展领袖论坛,是鉴于您在会展行业的突出影响和崇高地位,并为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可此次论坛会议的主题主要是针对展览行业,您是会议行业的领袖,您觉得此次论坛对您的企业以及同行业是否有价值?
 
李庆星:虽然我们是会议公司,主要产品是会议而非展览,但市场决定二者是息息相关,紧密难分的,而且历来政府都是将会议和展览综合在一起定位的,所以我们也应该来参加这次论坛,想了解一下整个行业的大形势以及行业的政策导向。第二,可以结识行业的新朋友,聚会老朋友,扩大业内人际圈。第三、未来趋势中会议和展览必定还是要结合到一起的,无论是以展带会,还是以会带展的模式均对双方的服务品质改善颇有助益。
 
例如:一些大型展览中的论坛会议现在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参展商来说,信息化时代中,信息量的获取、最新技术的交流、专业性的学术讨论以及商务洽谈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而非仅仅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展示的机会,所以,无论是从可见的产品本身还是从信息知识上,他们希望获得的服务具备丰富的层次、专业高端和信息质量。
 
以会带展,同样也要遵循客户的心声,现在一些注重会议品质的大型会议公司已经开始着手作业,例如:亚洲国际会议第一品牌——决策者会议集团(CDMC EVENTS),他们的品牌产品就是会议,但现在已经关注到用以会带展相结合的方式,来丰富参会代表的听觉和视觉,从理论和实践的现场体验。他们的客户理念就是“成就客户的战略决策”。
 
最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趋势,是所有会展企业的必选之路,我们必须要有不是全球第一就是全国第一的必胜决心,否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被客户淘汰。而且会展行业是平台式的商业模式,过程中是有前后,而最终结果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2.         记者:前面,李总谈到会展行业必定会走到一起,根据市场的规律,经济越发达,市场化越高,分工就会越细化,产品也会朝着专和细的方向。例如:会展行业中,展览发展早了几年,现在形象已经逐渐树立起来了,有没有可能最后演变成那种不带会议的专业展览企业呢?展会相结合和那种纯粹的展览公司的展会又有何区别?
 
李庆星: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发展整合、整合再发展,所以纯粹独立的展览应该不会存在,必定带有专业性的会议或者论坛在里面,只是选择专业性的高度和会议的形式有差别。
 
会展行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只有两个:
一是以扩大规模大为主,主要优点是可以看到最多的行内企业和专业人士,最全最细的产品、最新的技术。二是专门为企业产品做展示和发布的专题展会,有一部分企业需要这样的服务来进行产品的推介,当这种诉求力量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展览服务就会比较突显,还要附加上当地的企业整体倾向性。所以会议公司和展览公司在一个地区中不可能谁被谁取代,都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至于这两者者区别,则可以这样表述:
以展带会,主流中心是产品,展会围绕以展示产品为主,会议论坛学术交流为辅。
以会带展,主流中心是参会的人,展会围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主,部分产品展示为辅。
所以我们的会议和展览不会相互被取代,而是会让双方的功能交叉起来。
纯粹的展览和纯粹的会议,目标相较结合型会展比较单一,今后会逐步走向结合的道路。
 
3.         记者:有关展览,还有一种现象,例如:汽车展,有一些地方是汽车和配件是先分开后整合,但有一些较大的汽车展却把配件单独又划出来作为独立的展会,可能这种情况就是您说的看哪种力量起主导作用,那么在我们会议行业,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李庆星:会议行业的具体形式更多的还要看会议行业的发展阶段和其他行业的发展阶段,针对目前会议的发展阶段,还处于整合的阶段,尚未达到太细分的最佳阶段。因为现阶段会议公司层出不穷,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有,客户的选择有时候会比较迷茫,那么整合性强的主题公司就比较能发展下去,再经过市场的锤炼,优胜劣汰的原则,最后生存下来的强势企业,才会针对行业内容再次进行细分,这样更有规律性和条理性,更适合会议的稳步发展。在看会议涉及行业发展程度,前几年我们的产品会议涉及到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新兴产业,大多行业方兴未艾,他们很需要了解行内所有信息知识,甚至是相关行业的信息,所以更倾向于横向整合型的会议,随着行业的发展,则越来越需要更专业的纵向深度型的峰会。
例如:我们2005年研发的“可替代能源峰会”,里面涵盖了许多清洁能源系列产品,是一个整合形式的新能源高端交流会,连续三年均以整合形式举办的,随着新能源越来越受重视,这个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也越来越细化,同时我们这个行业的峰会在业内已经站稳脚跟,成为新能源交流的首选平台,此阶段我们开始将其细分成:风能、核能、核电等,再次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肯定。
 
4.         记者:看来会议和展览所要走的路还是有区别的,您是怎么看中国展览业的发展?
 
李庆星:由于展览最早是和制造业相匹配,中国近几十年算是个制造业大国,国际贸易越来越发达,这就需要一个外向型产品展示平台,所以在中国,政府和企业对展览业的关注比较大,他们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是非常大的。从论坛中一些专家分析的数据也可以看出,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亚太地区的展览大国,加上政策的支持,接下来应该是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但针对展览的发展,我们不能只追求规模大,我们更多要致力于展会的质量和高科技的应用。一些会展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逐渐重视起来,尤其是上海,将来必定成为中国第一大会展中心。
 
5.         记者:目前,在中国地区,会展业发展比较强势的至少有三个地区:上海、广州、北京,在刚才的讨论中,您为什么那么肯定的说中国展览业中在未来占据第一位的是上海呢?
CDMC也是在上海成长起来的,能结合起来谈谈您的企业发展历程吗?
 
李庆星:首先上海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所决定的,他她的包容性更强,接纳性更快,并且是对外交流的一个腹地;第二、上海已经建立更优越的场馆,为展会业提供了硬件,第三、上海的更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这点也是其他区域无可比拟的。针对展览,上海比北京有一定的优势,而北京由于他的政治地位和场地可能更适合举办会议。至于广州,他的制造业比较丰富,可能更多围绕中小企业的市场需求,例如:广交会。今后上海可能会逐渐分掉一部分广州展会业的蛋糕。
总之,多个原因才会形成一个结果,所以上海在今后成为展会业第一,肯定是方方面的综合因素。例如:还需要上海地区的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以及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
 
说到我们CDMC,首先我们是一家具有国际高度的会议公司,我们给国内企业家提供一个经验交流的高端平台,也给国内的商业界和学术界开了一个全球性质的沟通窗口。从2004年建立到发展历经8年,奠定了一定的行业基础,也储蓄了足够的行业资源和能力。
我们不仅追求会议主题的与时俱进,更执着于会议内容的专业高度,我们一直在为海内外各大行业中“决策群体”服务而努力着。
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我们虽然已经占据了国内的会议领先地位,但我们以品牌为生命的原则下所追求的目标却更高。在2012年我们将会有40多个品牌会议推广到全亚洲。我们坚信未来几年将是我们CDMC全速发展的几年,无论是规模还是运营方式,一切为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做准备。
2012年到了CDMC该爆发的时候,请业内人士和政府一起来见证我们的努力,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
 
6.         记者: 感谢你们的敬业精神和为会展业做出的努力,相信国家和企业也会支持你们。CDMC发展到这个高度,操作模式是否也开始以会带展?是不是为了迎合现阶段的市场这种大的趋势?
另外一个大趋势,就是目前,“微博”已经迅速普及,展会的宣传的手法也是运用互联网,你对“微博”应用到会展信息推广上,有什么看法?是否是一个革命性的宣传更新呢?和传统媒体相比又有什么优势呢?
 
李庆星:对的,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迎合整体的市场行情,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服务产品更具有层次感和专业高度。
“微博”和展会之间有非常强的相似性,他们都需要最大化的普及信息,聚集有兴趣的参观者和围观者。
对以我们会展行业来说,“微博”有2个特点比较颇具吸引力。
第一,是会定向性的传播即信息达到率较好,一旦这个信息触及到相关的个体,那么信息会通过个体迅速传送到相关群,这样有目标的传播,成功率就相对提高。
第二,及时的互动性。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简短、发布较快,回应也较快,增加了大家的互动兴趣。
我们CDMC已经开始应用微博,虽然感受到它的力量但它还不具备作为一个比较完善的传播模式,今后是否可以作为一个标准的商业传播模式,目前还在探索和研究,现阶段主要还是以自然状态的存在模式为主。
我们没有必要在成长阶段就以某个人的标准去规范它,这样也许会扼杀一些具有创造性的东西。好东西是靠大家检验出来的,随着商家的应用,自然会有一个判断力,我们可以利用它的优点,尽量绕过它的弊端。
“微博”、“互联网”和传统媒体三者相比,从真实性、及时性和互动性角度来评价。
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比喻:微博>互联网 >传统媒体
微博是一个反映真实声音比较多的平台,没有太多的修饰和点缀,它能放大您的缺点和优点,观点非常明确,心声也很强烈,更容易点燃众人的关注度,而且容易操作,笔随心生,三言两语就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普及速度更快。
我们还是很看好微博今后的商业化运作之路的。
最后请大家关注决策者会议策划集团的微博:weibo.com/cdmcevents  
 
记者:非常感谢李庆星先生今天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李庆星先生不仅个人对会议行业执着,而且所带领的团队也是业内先锋,通过这次采访,让我们对会展行业的整体发展形势更加明朗,也对当前的网络技术实用性有所认识,同时希望也能给行内企业一些借鉴。再次感谢李庆星先生,并再次感谢CDMC的服务团队。(国际会展经济-沈世纪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