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呼吸的文字,活死人的感性生活(2月11日)


在分别的日子里,感觉并不是空虚寂寞与孤单。反而一直很充实。

因为每天都在期待,期待看到你重新出现在我面前,现身于我们共同的世界之中;每刻都在设计,设计跟你畅快沟通的对白以及心心相通的感觉;每时都在幻想,我们享受彼此感受到的那种甜蜜与默契。

但期待总是会换来冷漠,畅快仅仅是一种幻觉,甜蜜变成苦涩,默契变得误解重重。

 

看着线上的人来人往,在人群之中一次次地搜寻TA的痕迹,希望第一时间跟TA说话,却又担心影响了TA清新的心情。

TA一次次地出现,却又一次次地离开,TA持续出现的时间越来越长,却一直没有主动说话,甚至主动跟TA打招呼之后,TA都如视无睹。一次又一次,漠视你的存在成为一种习惯,那种淡漠让任何招呼与搭讪的冲动都越来越难以为继。

看到TA、想到TA,你从内心怦然心动到尽量压抑冲动,然后把一切归结于波澜不惊。这种淡定是情绪的自我管理,希望能hold住自己的情绪波动。

 

从什么时候开始漠视TA的存在,即使看到TA安静地在线都不跟TA打招呼?并不是因为眼中没有TA,而是彼此有太多的误解、尴尬,你们成为曾经熟悉的陌生人。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未来不再期待,因为即使再殷切的期待,收到的也是空白。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激情的感觉变得麻木,而一旦感觉麻木了,就再也难以找到争取的理由。

 

逐渐,那种冷淡与麻木被当成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我们甚至希望曾经与彼此相关的某些记忆被忘记甚至涂抹干净,用酒精与昏迷让自己持续处于那么状态,并让彼此尽量不去触碰那敏感的按钮,给周遭的一切以冷若冰霜的感觉。因为触碰就会让自己感觉疼痛,而不是快乐;给自己带来苦涩,而不是甜蜜。

既然彼此的生活是两条永远都不会相交的轨迹,又何必要给彼此增添牵挂,让生活变得复杂?既然未来从确定在一起逐渐增加了不确定性,那不确定性逐渐回到不能在一起的确定性,变成对未来的心死。我们又为何要让自己处在纠结之中。

——既然如此,倒也释然!

 

哀莫大于心死。心若死了也就不再有期盼,不再有追求的动力,无所谓每天过得是否开心,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无所谓得到也无所谓失去。无所谓在一起,也无所谓分离。

受到伤害与打击,内心感受的顺序都会是大同小异的。开始的时候是晕眩,然后是疼痛,是刺骨的疼痛;再然后是酸楚,辛酸得没有任何胃口;再然后是痒,痒的感觉从外到内,从特定部位到全身痒;开始的时候想去抓破,希望用疼痛取代痒痒的感觉,然后是麻木,火热的激情在逐渐消退,到心灰意冷。

 

当你感受到心如死灰,总是会有苟延残喘的感觉,那是一种“活死人”的状态。

活死人的状态下,一切都平淡无奇,外界没有什么东西能再掀起内心的波澜。一切纷争似乎都跟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即使进行相应的积极主动的抗争,都会让人有沧桑的感觉。虽然如死灰,但触碰的时候,依然会隐隐作痛,所有的日子都没有了记忆。

只有让无限的忙碌填满自己的时光,忙碌到无暇考虑相应的事情,只是思考、感悟,并用文字记录并诠释那些感触。

只有让自己劳累到极限,才可以少一些被梦幻景象所缠绕,才可以少一些让自己失眠的原由。当人在劳累到极点的时候,失眠是极为痛苦的事情;明知需要彻底放松并休息,却依然难以安眠。在生活中,明知梦想不可能实现,却依然怀揣梦想不放弃,更是极为痛苦的事情。

 

文字原来也是有色彩的,有生命力的,有感情的,会呼吸的。跟文字的距离近了,也会感受到它的呼吸,它的情感,它的色彩与它的生命力。

会呼吸的文字,是维系活死人感性生活的营养;有生命力的文字,也会让脆弱的感情得到旺盛的生命;有色彩的文字,会让惨淡的生命充满色彩;把自己的疼痛输入到文字之中,自己内心的疼痛也会得到缓解。

习惯于跟文字朝夕相处之后,你去触摸它也会疼痛,也会呻吟,也会让人神伤落泪。写文字的人,大体都比较敏感,脆弱,感应最轻微的震颤,那种感觉也会传递给看到那些文字的人,所以就日夜期盼,那些文字在自己存在期间能被那个特定的人看到。

虽然看到了也未必会有所挽回,但至少对残破的内心是一种慰藉。

 

贾春宝

2012211日星期六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