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开门勿忘关好窗


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开门勿忘关好窗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申世军
 
在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特别要加快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也强调“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结合温家宝总理前期在江苏调研时所强调的,金融机构当前有两个任务,“一是为企业克服困难主动服务,一是为控制资产泡沫、防范风险而加强管理”。这充分反映出,兼顾服务提供和风险防范已成为新时期做好企业融资服务的重点和要求。
对未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而言,主动服务,即是要求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多开几扇门,多设几条通道,近期首只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正式公开发行,就是金融机构主动服务的典型体现;而加强管理则是强调金融机构在业务开展时也要稳住“防范和化解风险”这一生命线,关好风险集聚这扇窗。开门勿忘关好窗,二者各有侧重,不应偏颇。
首先,小微企业融资的渠道应双向拓展。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难题。一方面,小微企业在推动增长、吸纳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作用不可替代,需要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资产规模低、成长稳定性差、产品竞争力弱、核心竞争优势不足等特征,也使得难以获得社会主流融资渠道的支持,在信贷规模总体趋紧的背景下更为明显。因此,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就不可避免。这一固有的矛盾和当前经济运行的特定背景,进一步加剧了小微企业的经营困境,由此也就催生了温州的民间借贷危机和部分企业的倒闭现象。因此,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必须予以正视和切实解决。一方面,要通过创新性产品和制度设计,通过金融深化,拓宽企业融资新渠道;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约束、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等方式,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和伙伴关系,深化企业传统融资渠道,将小微企业纳入传统融资渠道中。前者主要依靠直接融资的不断增加,后者则是间接融资结构的不断优化。
其次,风险防范和管理不能忽视。在现代经济中,作为经济运行的神经中枢,金融体系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一直困扰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都是源于金融体系的风险扩散,也都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创伤。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明年要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要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在当前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信贷风险在银行体系集聚、风险缓释工具相对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做好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就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目标的关键一环和重中之重。对于小微企业而言,由于其成长不确定性较大、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抗风险能力也偏弱,信贷方面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要求也就更高,而直接债务融资方面对持有相关债券的投资者的保护也就更为必要。
再次,开门关窗实践中好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严格防范风险已有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科学的制度设计。比如在去年10月份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的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就是一方面通过推动企业发债融资由单体到集合,并藉由信用增进措施,解决了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由于信用级别低而通常遭遇的发债难度大、成本高、规模小等问题,为中小企业困境融资拓展了渠道,打开了几扇门,另一方面通过探索建立债券市场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包括由当地政府出资设立风险缓释基金以及增加地方信用增信机构提供反担保等,有效缓释了此类债券的到期偿付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投资者利益。正是凭借完善科学的制度设计,区域集优模式正成为解决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条行得通、走得稳、反响大的新思路。这种开门不忘关窗的做法值得借鉴,它实现了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与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结合。
企业不是金融机构的“唐僧肉”,同样,金融机构也不是企业的“慈善家”。对待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既要增强服务意识,着力拓展渠道,也要做好管理风险,优化资产配置。如此,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伙伴关系才能合作共赢,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