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仅关注房价变化


  首先与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拆迁征地补偿标准有可能大幅上调。这个新闻本身是好事,但有两点需要重点关注:一是真正拆迁时农民能够实际增加的收入有多少?标准的提高,未必意味着农民拿到手的收入能够同比增加,很多时候土地使用方支付的征地款并未全额落到最终拆迁人手中。还因为当前很多地方的拆迁最终补偿并非就一个国家标准,而是议价的结果。另一个关注重点是这一个改变对于地价乃至房价是否会有影响?这部分就更难讲。理由前边说过了。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拆迁在未来会越来越难,土地成本也会越来越高,这一点勿庸置疑。

  多年以来,土地成本在快速上涨,土地财政被指为最主要的动力源。说句实话,地价的上涨,有一部分因素并非土地财政,而是拆迁补偿。想降地价,一方面是政府土地收益部分要降,另一方面征地拆迁补偿部分如果不能有所控制,也不可能实现。如果征地补偿还大幅上涨,降地价就更加难了。恐怕只能是水涨船高。若依这个逻辑,或许房价上涨又有了一个新的“依据”。

  这就是中国房地产面临的现实,如果你要走和谐发展之路,就要尊重土地原使用方的利益,通过协商,设定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最终征地费用会高企,再转化为产品,由消费者埋单。如果你同时又想要低房价,那么政府收益能不能降?融资成本能不能降?税收比例能不能降?生产周期能否加快?产品品质要不要保持?一系列的问题,恐怕没几个是开发商能够说得清楚。显然,中国房地产如果仅仅盯着房价,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因为有太多的利益纠葛在一起,太多的机构、部门,它们的动作都会影响到房价的涨跌,且没有几个真心希望放弃自己的利益,推动房价的实质下降。

  当然,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结果可能有所不同。从2010年开始,房地产刺激政策退出,房地产进入了调控的冬天。从那时到现在,房地产的价格仅小幅上涨,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相较,远远落后。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房价已经实质性地下降,不动产的价格连通货膨胀都跑不赢,自然就是下跌了。认识到这里,恐怕房地产“唱涨”与“唱跌”两派都会满意。涨了吗?名义价格没涨也没跌。跌了吗?实际购买力评价肯定跌了,不涨就是下降。但是,如果把前几年唱跌派的观点拿出来看,还是错得比较离谱,拿愿望当现实的预期来表述,是不对的。

  所有人都死盯着房价,上调征地拆迁补偿,也要炒作对于房价的影响!一边对高房价骂娘,另一边又推波助澜,为房价上涨造势。殊为可悲。当然,更有可恶之事,就是部分利益部门不断地炒作“房产税”,打着降房价的幌子希望给自己的难题找一个转嫁的答案,还真是蒙蔽了不少人。不过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负效应,指出了问题。但是此事继续向前推进,降不降房价无人关心,能够搭这个顺风车捞些什么好处才是本质。

  房地产背了许多年的黑锅,现在又再被利用,这种一边吃肉一边骂娘的状况恐怕还要继续许多年。对于管理部门来说,相信未来不会仅盯着房价变化了,供应量、供给结构、供给质量、存量市场总量与结构,还有存量市场的活跃度,都会慢慢受到关注,唯有如此,房地产才有可能解脱当前的困境,从不断加码调控的僵局中走出新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