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国的激烈较劲往往是在与大国有一定距离的其他地域进行,这种较劲是科学实力的比拼,或是经济实力的比拼。比拼的形式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军事对抗,或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对抗。时间一般不会很长,输的一方会在其他有关政治和经济的问题上让步。军事对抗的比拼频率很低,而经济对抗的比拼频率就高得多。不管军事对抗的比拼也罢,经济对抗的比频也好,根本上是智力实践的比拼和心力实践的比拼。
军事对抗的比拼是军事科学水平高低的比拼,是军事工业的研发和生成水平的比拼,是军事运转科学的智力和心力的运转水平的比拼,是军事实践的体力和场力运转水平的比拼。而经济实力的比拼则是基础科学、生产种类、数量和质量、金融运转和服务运转种类、数量和质量、新生经济的研发和生成、经济运转科学的智力和心力、经济实践的体力和场力的比拼。
纵观近几十年来的战争,除了小国之间的战争之外,主要是大国对小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干预的战争,因为小国的军事科学水平大大低于大国军事科学的水平,军事工业的研发和生成水平更是大相悬殊,军事运转科学的智力和心力的运转水平也有几个数量级的差异,就是军事实践的体力和场力运转水平也同样是不能匹敌的。所以小国与大国的军事对抗会迅速彻底地败北。
大国与大国之间之所以不会发生决裂性的比拼,源于这种比拼将让比拼的双方都濒临毁灭,这是任何一方都不能接受的,也绝不能达到比拼的根本目的。如果大国之间出现了实力的绝对悬殊,某一方能够在军事对抗中不至趋于毁灭,而另一弱方却能趋于毁灭,当这种条件一旦成熟,大国之间的军事对抗就可能出现。
我在这篇文章中谈到的心力指的是精神力量和心理潜能的力量,在现代战争中,运用心理攻势、心理瓦解力、心理自强和心理战备,也能够铸就战力。所谓居于正义战一方的说法和宣传就是战争中运用心力的一种现象。战争中心力的运作不仅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在还可以运用在战术上。如根据对方政治信仰,宗教信仰、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社会人文对其发动强大的心理攻势,让参战的对方个体感受到他的参战有悖于他的政治信仰,根据他的政治信仰就不该参加这场战争;让参战的对方个体觉得自己的参战和自己的宗教信仰背道而驰,他应该放下武器;让参战的对方个体明晰自身的参战和自己的文化素养大相径庭,他不能这样投入战争;让参战的对方个体懂得自己目前的行为和自己的科学素养不相符合,自己为了自身的科学素养不能再参战了;让参战的对方个体所拥有的社会人文与现在的战争对比,使其头脑清醒,该是放下武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