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总预算才是真正出路


  不论是管理者还是专业人士都仰赖知识,而知识也会折旧。昨日是对的,今日可能就不再管用了,而明日极可能错得离谱。为此,终生学习变得务实而必要。

  知识社会已经到来。受过高等教育的各类专才已经成为今天社会的核心力量,培养知识员工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经济、军事乃至政治潜力的衡量标准。

  在中国,30余年经济的快速成长和市场对各类知识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知识在不同领域飞速成长,创造了无可估量的财富,缔造了不可思议的成就。

  《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中提到:“对中国而言,海外华人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是能提供最大且最关键资源(受过教育的人才)的人……现代化经济的真正力量并不建立在劳动力上。要在短时间内训练劳工十分容易,然而真正的经济力量来自许多受过教育的人才……中国受过先进教育的人才在质或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目前在中国12亿人口中,只有400万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然而以美国来说(人口不到中国的1/5),就有1 250万人接受高等教育。人口不及中国1/10的日本,也有500万人接受过高等教育。”

  这是德鲁克在1995年时的描述。十几年后的今天,由于中国与国际接轨,海外华人学子回流,加上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学府的交流合作,这些大大地提升了中国各类人才的质和量。中国还大力普及了义务教育,这对农村人口和农村经济有很大的助益。但真正有助益的还是要建设大量高品质的农业专科学院,培育足够多高质量的农业改良所需人才以及有关行销、配送、运营、仓储、网络、运输系统与市场开发的人才,如此,8亿多农村人口才能有效地转移和提高生产力,多余的人力将成为世界工厂的未来主力,使得中国的总体生产力大大提升,国民收入得到提高。

  我们正经历着一场教育革命,因为从商品和服务的角度看,知识性工作已不再是非生产性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已经是社会发展的资本,他们的生产性工作是运用眼光、知识和观念的工作,主要靠脑力而非体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永远都不会供过于求。反之,这样的人才越多,对他们的需求也就越大。

  世界上没有绝对贫穷的国家,只有教育不足的国家,甚至管理不善的国家。若缺乏教育又欠缺管理,再好的资源也无法转化为生产力!教育上的无能恐怕是严肃的国际和国内问题,其无可避免的结果便是使收入不平等差距扩大,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教育革命对每一个国家而言就是要提高年度的教育总预算。那些先进的国家能领先的原因正在于此。大多数的落后国家之所以如此落后,不是教育预算低,就是执行不力。因而教育革命对世界经济有着同样的影响力。教育能力和自然资源、企业工厂一样,成为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和经济竞争的核心因素。总之,教育发展已经成为贫穷国家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教育革命的时代仅仅重视知识分子的数量,对一个国家的政策来说是远远不足的,还须重视“质”与“均衡”的概念。这样,才能使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有效、稳健、茁壮地持续进步,追赶先进而有竞争力的国家。

  教育投资越多,越具生产力,回报率也越高。只是投资越多在教育上,其完全产出周期也越长,所以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说法。

  本文摘自德鲁克《已经发生的未来》导读部分,导读由詹文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