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晤深坑


 

今秋,市西退休教工的秋游地点是辰山植物园,八点半,旅游车已把我等送到了植物园的南门,我是15小组的成员,今天来游的小组成员仅只7名,三分之二的组员没有来,不过我组的老大哥九十三岁的杨志鹏老师依然神采奕奕地和我们同游。

我先向大家介绍了辰山植物园的两大亮点:在世界上最大的铝合金网架结构覆盖下的三个温室热带花果园、沙生植物园和珍奇花卉园和深达60米高触地面以上71米的深坑景观。大家同意今天就游这两大亮点。

沿着公园大道,逆时针方向而行,二十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深坑的进口处,门口矗立的一块告示牌上除了介绍上下台阶的级数还告示哪些人不适下坑。我看了告示后就和大家商量,结果只有四位决定下坑游玩。

下坑始于下坑隧道,隧道的下方有一扇大玻璃窗,透过玻璃窗,人们可以看到深坑积水形成的“湖面”,从隧道出口处出来,一座成曲线形的浮桥在“湖面”上迎客,游客可以通过这道浮桥,走在“湖面”上,微微的轻波荡漾和由此带来的悠悠的摇摆,让人有一种入幻的感觉,晃荡在6500万年至2.5亿年的地质面貌间。举首可望海拔71米高的辰山山顶,那里还有一座观景平台,平台上的游人可以俯瞰深坑,我看那平台上的人如一只小蚂蚁,自然平台上的游人看我也像一只小蚂蚁。平台下数条细细的瀑布顺着岩壁蜿蜒而下,到半腰处,汇合成一股阔约八米长约50米的瀑布,落在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的“湖面”上,也确实颇为壮观。湖水清澈,据说有30多米深,当然是见不到底的。如若你一定想朝深处看,肯定会有一种非常神奇的时空感罩上心头。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经来到深坑,那时这里采石正忙,运石的卡车在盘来盘去的坡道上穿梭往还,我在坑旁站立良久,看那建筑石材正被开采,被运送,发往各个建筑工地。我总觉得那是一幅非常壮观的图像,当时我不可能拍照,我也不会作画,但是那场景已经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镌刻,那是一幅经典的雕塑,那是一幅历史的油画。

    二十一世纪开始了,我学会了驾驶,我曾经驾驶着越野车多次来此寻踪,可是它已经被许多遮挡给蒙罩了,找不到了,看不到了,我好想它,也不知它的音信。五年前驾车来此,看到这里在搞建设了,一问才知道,这里将打造一座东南亚最好的植物园,深坑也将披上新衣,迎接中外宾客。辰山植物园开放了,虽然我也来过,可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因为各种机缘的关系,我却始终还未能唔面我曾经十分怀念和向往的深坑,今天如愿以偿,我饱饱地看,贪婪地瞧。只是我一点也找不回来当年的它。它现在出跳了,高贵,典雅,富有,早就告别了当年的寒颤,如今在它面前晃来晃去的也尽是锦衣仕女,就是老者,也是不愁衣食安享晚年的退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