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真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反思和重建经济学哲理基础(之九)
上一篇文章绕来绕去,讲来讲去,讲得很辛苦,其实是想说明一个问题,经济学所揭示的道理、真理、规律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什么特殊性,它与物理学和一般自然科学的真理究竟有什么不同,还是可以完全等量齐观。弗里德曼坚信二者等量齐观,萨缪尔森和其他英美经济学的主要人物大体都是如此,相信经济学犹如物理学,有足够资格称为“硬科学”。凯恩斯、奈特、科斯、米塞斯、哈耶克等人则不这么看,他们认为经济学的规律和真理与自然科学不一样,自有其独特性格或特殊本质,可是他们没有详细说清楚这个独特本质是什么。我写这几篇文章,是希望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读者可能还不是很明白,那或许是我自己也没有真正想透彻吧。
经济学真理与自然科学真理有很大不同,甚至是根本不同,一般人都能感觉到。物理学和自然科学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具有真正彻底的普遍性,自不待言。譬如制造飞机、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基本原理,放到美国、欧洲和中国都是一样,不会走形。美国人发现的飞机和火箭原理,其他国家拿去,依葫芦画瓢,照样能让飞机翱翔,火箭冲天。爱因斯坦和其他核物理学家共同破解核能和核弹秘密,全世界都适用,谁掌握这门技术,谁就可以制造核弹,开发核能。自17世纪以来,具有普遍性的科学真理横扫世界,征服人类,开启科学文明时代,以至于绝大多数人只相信科学真理,认为那是人间唯一真理,相信科学方法是学术研究唯一正确方法。所有人类学问都染上科学色彩,连宗教、道德、和人文也要“科学地”进行研究。科学成为被最广泛滥用的名词,成为新的“迷信”。
事实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其他一切人文社会科学所揭示的真理,亦有普遍性,不过其普遍性本质上与自然科学真理的普遍性有很大差别。美国经济成就举世羡慕,就算你能够总结出一个美国经济模式,拿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任何国家,能够创造与美国一样的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和人均收入水平吗?显然不能。洛克菲勒、J.P摩根、比尔盖茨、乔布斯等无数天才企业家所创造的公司奇迹和财富神话,谁都希望学习、模仿和复制,然而有谁能够复制呢?多年来我给学员讲授管理学和经济学之时,总有学员问我,作为经济学教授,你能够教给我一个秘诀和公式,确保我的公司顺利上市吗?或者保证我投资股票赚钱吗?我当然没有秘诀和公式,其他人也不可能有。这些浅显例子清楚地告诉我们,社会科学真理与自然科学不一样。我们详尽总结人类有史以来伟大企业家的成功经验,概括出100条或1000条规律和法则,但是这些规律和法则无论如何都不能保证后来人成为顶级企业家。掌握核裂变基本原理,你完全能够复制核武器,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原理,却不能复制企业成功。仅此一例,足以说明经济学真理与自然科学真理有本质不同。
还有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我国大学教科书和专业设置里面,有所谓“西方经济学”,言下之意是另外有一个“东方经济学”。据说中国大学校园里,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两派人马时常分庭抗礼,互不买账。马克思是德国人,属于西方,他的经济学当该属于西方经济学,可是讲西方经济学却不把马克思算在内。有学者日夜发奋努力,希望创造出真正的“中国经济学”或“东方经济学”。心志固然可嘉,问题由此而生。难道经济学不是一门具有普遍性的科学?难道我们可以有西方经济学、东方经济学、美国经济学、德国经济学、中国经济学、日本经济学?自然科学你不能这么分,没有什么美国物理学、英国物理学、德国物理学和中国物理学,物理学只有一个,全世界都一样。一方面承认经济学具有普遍性,一方面又区分西方经济学和东方经济学,经济学真理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究竟如何平衡和统一?
坦率说,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不得要领,后来拜读牟宗三先生《中国哲学十九讲》之第二讲《两种真理以及其普遍性之不同》,忽有豁然开朗之感,意识到经济学真理的特别之处,是它同时具备两种真理之特性,两种真理即外延真理和内容真理,意识到经济学真理的必然性与自然科学真理的必然性非常不同。明白这个重要区别,我们才能对经济学这门学问的独特性格有清晰理解。
要理解两种真理的不同性质,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真理。诸如真理、规律、知识、理论这些名词,许多人天天挂在嘴边,其实要问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理论,亦没有多少人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还有一些人动辄宣布自己发明或创造了伟大理论,足以颠覆前贤,其实他们连什么是理论和真理还闹不清楚,是一笔糊涂账。实际上,我国经济学界没有多少人认真思考和研究科学方法论。
关于真理的定义,西洋哲人有多种说法,此处不必细谈。要而言之,所谓真理,就是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所具有必然性、普遍性和可重复性的法则和规律。我们亦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别谈论宇宙万象和人类社会之真理,即从本体论、宇宙论(运动论)、知识论和人生论四个方面来谈,本文按下不表。真理至少具有三个特征:必然性、普遍性和可重复性,三者意思相近却应该分开阐释,因为三个特征毕竟不是完全一回事儿。
必然性应该是真理最重要的特征,必然性决定真理的普遍性和可重复性。西洋哲学大师对真理的必然性有很深入解读,概而言之,有三种必然性:一是超越的必然性;二是逻辑的必然性;三是历史的必然性或辩证的必然性。宗教、神学、道德、哲学和人文艺术领域所揭示的真理属于超越的必然性。譬如上帝是否存在,宇宙起源之前是什么,生命如何创生,人为什么会有道德意识,人为什么会有孟子所说的“四端之心”,孟子和王阳明为什么肯定人人皆有良知。。。此类真理属于超越的必然性。物理学和自然科学探求到最后,必然越过科学真理的范围,进入到超越必然性的领域。牛顿将天体运动的最后本源归功于第一推动力(上帝),现代物理学关于宇宙起源有所谓弱人择原理和强人择原理,都是诉诸超越必然性。自然科学真理则属于逻辑的必然性,数学就是典型的形式逻辑,所以自然科学原则上都能用数学表述,追求数学之美亦是无数自然科学家的理想。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真理大体都属于历史的必然性或辩证的必然性。譬如我们研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熟读《二十五史》和世界各国历史,总结出那么多历史的规律和经验,它们有超越的必然性和逻辑的必然性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为什么会横空出世?朝代兴替,大国兴衰,霸权起伏,国强国弱。。。这些重要有趣的历史现象,我们确实可以概括出一些规律(譬如著名的黄宗羲定律),但是,它们绝没有自然科学真理那样的逻辑必然性,你无法用数学公式来推导出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无法用数学公式演算出美国霸权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你又无法否认历史学、经济学和一切社会人文科学确实能够揭示出许多重要真理。如果你非要以自然科学真理的必然性来套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你就会否定它们的科学性,甚至对它们完全采取一种虚无和轻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