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确是现今的一个热点,而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这一问题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在现在国际上,中国正变的越来越孤立和缺少盟友.在经济发展上中国又面临着如何实现健康和持续的发展,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中国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现在的中国正在努力的接近“东盟“,但是不论是“10+1“(东盟加中国)还是“10+3“(东盟加中,日,韩),这种区域经济合作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首先,在文化上中国和南亚各国存在着差异,其次,在经济结构上,中国又和南亚各国存在竞争性,而不是互补性,再次,在南沙群岛问题上中国又和一些南亚国家存在着领土的纷争.加之美国在南亚的影响力,中国和东盟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可能性很低而实际意义也并不大.

   既然加入东盟的走不通,那么中国只能再回到东亚寻找“伙伴“,东亚各国中朝鲜和蒙古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制度,使其加入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意义和作用都不大,因此可以忽略.那么就剩下了中国,韩国,日本和俄罗斯.

   对于韩国而言,成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当然是有利可图的,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无疑都将有利于韩国.并且中国和韩国的文化传统接近,经济结构又有互补性.但是中韩的经济合作是互利的,而不是想某些人说的“中国对于韩国几乎就是天然的亲人与救星“.

   再说日本,有人是这样评价的“日本绝对不是一个愿意跟东亚走的国家,这个国家一直来就梦想把自己变成西方人,这个他们叫脱亚入欧,而到现在他们贵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然更加不会下就贵体到东亚来凑穷热闹,“,这样的论调也许早30年还是可以说的过去的,但是在战后日本的国家策略早已经发生了变化,1979年曾经访华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提出将东亚和日本纳入一个体系的构想,即“环太平洋共同体设想”。80年代中期,随着日本和东亚地区经济的全面繁荣,日本更加明确意识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意义,开始从“太平洋时代”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其亚太经济战略,争取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主导地位。日本前情报调查局长、驻泰国大使冈崎久彦指出,“今后世界是亚洲的时代,日本应该以亚洲太平洋地区为中心发展国力,应综合地调整亚洲政策和战略,以争取亚洲超级圈。”90年代后,随着整个国际格局的巨大变动,日本同东亚国家的关系也做出相应调整。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对东亚经济合作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2000年,日本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提供了210亿美元的资金,还为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提供22.6亿美元的贷款担保。为了实现“政治大国”、“新领袖国家”的目标,日本把亚太,尤其是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作为日本的牢固的战略基地。为此日本调整外交重点,从西方大国转向亚洲,并以“亚洲一员”的口号取代了80年代盛行的“西方一员”的口号。日本首相宫泽喜一把推行亚洲外交作为“21世纪日本外交和国策的最大课题”。

   可见,日本根本不存在忽视东亚的问题,并且日本现在还是对于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并且在经济结构和科技水平上,日本都是中国经济合作的理想“伙伴“.但是中日的区域经济合作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双方的历史恩怨,日本一些右翼政客的所作所为,以及日本的“雁行模式“面临的挑战,这些都是阻碍双方进一步合作的原因.

   接下来该说俄罗斯了,俄罗斯和中国的合作更多的是处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战略考虑,而在经济上还没有更深的合作,而且从沙俄时期便存在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一直影响着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并且在经济上俄罗斯和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以及西方国家的关系更加密切.在文化上,中国和俄罗斯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可见东亚各国,韩国和日本与中国结成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最大,但是中,日,韩之间同样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和分歧,因此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还将是漫长和崎岖的,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不因该被排斥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外,因为无论少了中国还是日本,这样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不现实和没有意义的.

   虽然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机还不成熟,条件还不具备,各方还存在着分歧和矛盾,但是为了各个国家的繁荣,为了亚洲的繁荣,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定会不断的向前发展和取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