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角度解读房地产及后市应对策略


  看了时寒冰先生(http://shihb.blog.sohu.com/)与牛刀先生(http://niudao.blog.hexun.com/41433768_d.html)的博客,佩服他们的言与行,不过觉得他们不经意间跳入了思维的死胡同,徘徊于表面,追逐于枝末,执迷于细节,却未能溯及高房价的根本。所以注定了观点的道趋而不同于谋。由于我国的房地产已经货币化了,所以应将房地产归类于金融市场,而金融市场就是资本供求的市场,所以两位先生的着力点用在了什么刚性需求,房屋空置率,供求,租售比,各地的房价对比,虽然说的很有道理,所列的数据也很有说服力但以这些基本面来判定金融市场,这就是偏离的主要原因。有时特别是极端行情出现的时候基本面除了配合资金炒作外没有任何意义,它可以通过资本的运作完全脱离基本面,演绎出完全独立的行情,并维持相当一段时间。

   只要是金融市场,就必须以持续不断的流动性注入来维持它的上涨,房价的上涨是由一二线城市的上涨带动下周边地区产生联动性的上涨效应。由于大城市巨大的人口压力,土地的稀缺性在某种程度被人为的放大了,这就给房价的上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每个家庭,每个城市,每个国家都必须有自己的也个或多个支柱产业来维持他们的运转。而城市是一个高建设成本,高维护成本,高运营成本的三高生态环境,它需要极高的资本不断注入来维持这个生态环境的正常运行,而资本的获得主要以政府税收的形式来获得。我国近30年来对城市建设的投入比西方几百年对城市建设的投入还要大,而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厚此必须薄彼,所以也造成了教育,医疗等这些本应该财政巨量投入的公共福利却成了补充财政缺口的秘方,所谓医疗产业化,教育产业化就为这种无耻提供了一件皇帝的新衣,不用剥开也是赤裸裸的丑陋。

   前从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各国都在努力摆脱。欧盟,美国是由于没有控制好资本的杠杆性任由其放大导致资金链的断裂而爆发的信用危机,而我国却是由于外贸的萎缩而内需的不足导致的产能闲置。不一样的病却吃给西方国家配的药,而且剂量比他们还要大。本来如果出口的快速增长,那么就可以用来掩盖其他行业的低效同时维持高额的制度成本与民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现在是外需一直不振,从现在看来政府现行的政策更多的是削减民众福利而维持政府开支然后坐等外需的恢复,却不知这种发展模式的巨大局限性与外需恢复的不可预知性。

   有点偏题了,不过前段后面会用到,先回到房地产上面。不管是以什么形态表现的财富形式归根结底土地都是根本,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之子,有幸来到这个世界实际上就预设了我们每个人的立足之地,这也正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至于对“钉子户”以刁民论,然后将自己置身于道德的优势地位立论,行而下,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世界上只有泰国,马来西亚,新加波等少数几个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市场经济是以平等的交易主体,市场的自由进出,要素的自由流动为基本前提的。而土地是万物之源,这个不能自由交易或者说这个最主要的要素都未曾拥有,还有什么市场经济之说呢。这也是高房价主要的一个点。地方政府以前主要是以税收为政府的主要收入。而随着税收的改革,中央将比较稳定的税收都归于中央财政收入,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的收入骤减,而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是GDP与城市建设发展情况,这些都是需要资本的大量投入的。渐渐的以出售土地的第二财政与赚取拆迁差额为目的的第三财政渐渐代替了第一财政,特别是在出口这架大马车的倒退与内需的不足,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土地的收入,随着地方政府欠帐突破五万亿的情况下,房地产既能增加财政收入然后更好的投入到城市建设同时又可以使得GDP增长,这都是政绩的体现,实是一剂妙药。所以在目前经济未明显好转的情况下,房地产绝对是每个地方政府利益的保证,甚至可以明细到地方政府的各个官员的利益,所以地方政府不可能允许房价的下跌。这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何野蛮拆迁等一系列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若站在中央政府的立场看问题呢?出口的萎缩对于中央政府的打击同样巨大。为保持GDP的增长,而在三架马车倒下两架的情况下只能加大政府投资。而政府加大投资必须是以财政收入的增长作为前提的,而出口的萎缩无疑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那就需要拓宽税收渠道,也就有了前期的查税与手机补助之类的也要收税的说法(我国税负全球第二,法国第一,隐性税负应该是全球第一)还有加大债券的发行,当这些都不能满足政府的投资规模时就使用非常手段,直接开动印钞机而且确实也这么做了,虽然政府现在进行的大规模的铁公基投资,大量的挤占了真是的社会需求同时也浪费了巨量的社会资源,不过目的达到--GDP非常漂亮,现在这些基建项目都在建设或者不断上马当中,央行只能一直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避免烂尾工程的出现,不过由于我国没有独立的货币发行体系,必须与全球主要央行步伐一致,以免人民币承受过大的升值压力,影响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结构,随着全球经济体扩张的货币政策的不断退出,我国要保持同步,只能减少货币供给,又是一个两难的局面。而造成的流动性过剩表现形式就是物价的上涨,前段时间的大蒜无疑是个很好的证明,而且这种情况非常可能在不同商品之间连续上演。M2 30%的增长即使抵消掉10%的GDP增长中的有效增长我们定在4%吧,那么即使忽略以前的货币投入,单以09年论,物价上涨的幅度应该是26%,或许我们感觉还不是很强烈,不过如果央行不能及时回收流动性,那么这个数字必然会以各种情形来证明它的存在。中国的统计部门是世界上最勇猛的员工,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所以很多时候是不能以他们的数据来立论的。而房地产与股市吸收的很大一部分的流动性,这也是为何通胀暂时显得不是那么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房地产是一个高耗能,而且没什么技术含量的附加产值基本忽略,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不了任何帮助的一个行业,没有一个国家敢将它作为支柱产业,试过的都知道很痛苦。那为什么在房价明显泡沫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却没有采取遏制措施呢,多渠道建房,二套房大幅度增加税收,物业税等等措施都可以达到目的。为何酝酿了怎么久就出了个无关痛痒的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时限有2年恢复到5年。正如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所说的“这是一个在06.9月就已被证明无效果的措施,或许任何看空中国股市,楼市的都是致命的。”银行是社会运行的血液,是一切活动的媒介,现在却被房地产绑架了,我们知道一个社会如果能够维持它的正常运转,那必须有一个系统来维持它的工作。只要这个系统没有崩溃那么在这个框架下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合理的存在。如果房价真的如我们大多数人所想,像迪拜一样跌个70%,那么这个系统还能维持吗更大的可能是崩溃结局。所以在没有找到可以代替房地产的产业前,好像房地产成了一个不能跌的格局。所以中央政府也绝对不会允许房价下跌,什么《联合国人权合约》之类的就先放一旁了。而股市的上涨在扩内需,保增长的大环境下就成了该跌却不能跌的怪物,比如这次的股市,在12.14号时个人就觉得会有一波大的下跌,现在却有止跌回升了,这种情况今年就发生了好几次,都是看似要跌却始终跌不下来。如果政府将这个情况维持下去的话,那么人民币汇率就必须做一个向下的调整以修正因股市与楼市带来资源错配的负面影响,但我国政府控制人民币汇率是不争的事实,而且采取的是弱势的策略,所以更可能的是通过商品价格来进行资源错配的修正。

   高房价以政府为主导,银行提供弹药,投机者就是与虎谋皮,而贷款买房者则成为牺牲品,虽然前面也说过政府不允许房价的下跌,但它有能力延长泡沫的破裂时间,却不能改变泡沫破裂的命运。而且房地产它是一个单边市场,下跌的时候不会向股市可能出现一个像模像样的回调,只会一直向下。而所谓的国际游资也在为高房价提供支撑。这绝对是拍脑袋的想法,只要外资的脑袋没烧坏,就不可能将自己投身于明显具有巨型泡沫的市场,现在他们要做的是逃离而不是进入。而对于所谓的刚需者而言,其实没有绝对的事情,我们只要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地方,就会很容易的丧失对其他事物的敏锐性,如果产生一种非得到什么不可的心态去追求一件事物的时候,那么这个事物往往就成为了一个人致命的地方,将自己陷于泥潭而不觉。很多人买房靠的是感性而不是理性,这是一个可能对于个人甚至是几代人都影响巨大的决定我们应该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而不是脑袋发热的结果。而有些是麦房防通胀的,更是不可理解,房价本身就是制造泡沫的源头,买泡沫源头防通胀,又是一个拍脑袋的结果。可能有些面临没房子就结不了婚的尴尬,可以与女朋友商量。延后结婚或者延后买房,这就好比一对夫妻,女方定义的幸福就是奢华的房子与舒适的生活,而男方定义的幸福是精神的自由与心境的平和,那么女方就没有权利要求男方放弃自己的幸福去追逐财富甚至是男方两代人的财富来满足女方的幸福观,每个人的幸福我想应该是需要自己去追求的,正如刘德华所唱的“你自己幸福自己去找”。将自己的幸福观强加到别人身上要求别人为实现自己的幸福观而放弃他的幸福观,并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则是不义之举。若自己没有与他一起去追求自己定义的幸福,却坐享其成则是不义中的不义,当然这个例子反向也是同样成立的。不管如何,个人认为现在买房的不管是基于何种目的,都是经济学比较缺乏的一个外在表现。

   那么有什么办法应对通胀呢,我们的目的是保值,就是维持货币购买力的稳定为第一目的。那么首先考虑的是它的稳定性,外汇首推美元,好像国内报导的感觉貌似美元很不稳定,贬值趋势明显。其实美元是世界上最稳定的货币之一,比人民币稳定太多了。由于日本以后是日益被边缘化的国家,而且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不是很保险。这次的次贷危机与迪拜危机使欧盟的银行系统受了内伤,而且欧盟是一个许多国家的联合体,有共同的央行却没有共同的财政部,也为风险增加了不确定性,而美元无疑是最好的避险货币。其实商品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国内的农产品,这波上涨他们是属于待涨状态的。大米是世界上最好的避险商品,不过由于我国政策实现有难度。最保险的方法是同时购买美元与黄金,进行反向操作冲销风险,效果可能更好。

   就写到这吧,文章中糅合了几位天涯老前辈的东西,谢谢他们。自己也写的比较随意所以也显得比较凌乱,许多的数据也没有去收集(比较懒,呵呵),所以少了一些说服力。如果有写的不足之处还希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