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过劳死”成为迈向成功的鬼门关


不要让“过劳死”成为迈向成功的鬼门关

作者:智达经纬管理顾问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门一名入职仅半年的员工由于过渡劳累引发急性脑膜炎,不治身亡。

25岁美女网店主两年内经营淘宝店铺做到皇冠信誉,睡梦中离世,可能死于心源性猝死。

29岁个体网店小伙辛苦经营,每天睡眠4个小时换来丰厚收入,生命却因过度疲劳在外出途中一去不返。

 年仅38岁的均瑶集团创始人王均瑶因劳累过度,患肠癌英年早逝。

身家数十亿元的晶华集团董事长苗建中猝死家中,时年53岁。

上海中发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民,因患急性脑血栓在上海浦东仁济医院去世,年仅37岁。

 凤凰网前总编辑、百视通前COO吴征突发心梗,不幸逝世,年仅39岁……

身体亚健康让人们去思考生活;心理亚健康让人们思考生命。多少曾经的事业成功人士精神脆弱到再也无法承受多一丁点的冲击与压力草草了结生命;多少挣扎在高强度、高收入行业中的精英们用青春加速折旧,甚者如落花般凋零。鲜活的生命在幸福和成功的起点被画上了句号,充斥在每个听到、看到的人眼里是一个大大的黑色惊叹号!

都市“过劳死”已不是什么新闻,网上曾发起的一项投票调查显示:约13%的人平均每天加班1小时,16%的人每天加班2小时,11%的人每天加班3小时,25%的人不加班,而35%的人平均每天加班3小时以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加班似乎已经成为了习惯。如今,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根据统计数据,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人数达60万人,“亚健康”也成为现代社会人对身体状况描述的常态。而导致恶果产生的根源——压力巨大,那只是显现在个体的问题,大到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个体对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物价等各种问题缺乏稳定感,因此努力将未来收益折现到当下,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用十年、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去替代原本三十年的奋斗周期;小到工作环境竞争激烈、业绩考核只增不减、不公平现象处处可见、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逼得人们只能在被他人剥削的同时加剧对自己的剥削,怀揣着只为接近目标的梦想义无反顾的鞭打自己前行。长期焦虑、抑郁的状态对处于高度紧张的身体又造成无法修补的伤害。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任何人而言健康都是第一位的。尽管企业家们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尽管他们成功掌控了财富,却难以掌控自己的身体和人生。没有健康的身体,财富、成就、地位、荣誉都无从谈起。

这么多悲剧警戒人们,工作忘我应该有限度,在超过一定时间、突破一定极限时,要毫不犹豫的停下来。不论什么岗位,上至企业集团最高领导下至生产流水线前普通员工,在感觉过度劳累时就应该停下来休息。而管理者,更不能拿“拼命三郎”当员工榜样,员工身体不适或身患病痛时需要企业的关心与抚慰,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首先都是人,其次才有工作关系。工作只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好的生活。企业可以提倡付出,但这个付出是以员工能够得到相应的休息和报酬为前提的。好的企业既需要企业家的雄才伟略做指引,也需要员工的整体配合和有效执行。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无论是对企业家,还是对员工的健康状况,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身体不健康的企业家无疑使企业的一颗定时炸弹,他的突然离世会扰乱企业正常的发展节奏,引起后续管理衔接上的诸多问题。尽管大部分员工的可替代性较强,但其规模效应也可能使企业受到巨大的成本损失。关注员工的健康状况不仅可以减少医疗支出,降低病假带来的影响,提高工作业绩,还对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企业工作氛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每个人来说,健康不是终点,是衡量生命质量的标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得生理、心理以及价值观的协调、均衡,保持个体的全面发展,潜力无限才是应对外界变化的最强大武器。